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6分)世界被“发现”以后,人类的联系日益密切和加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

(16分)世界被“发现”以后,人类的联系日益密切和加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探险家和他们的追随者在世界各地的民族之间建立了联系,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哥伦布交换”。16世纪伊始,天花、麻疹、白喉、百日咳、流行性感冒使美洲和太平洋岛屿上的土著居民人口数量锐减。小麦、葡萄、马匹、牛、猪等从欧洲来到了美洲。美洲的作物如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等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人类移民也自愿或者被迫地漂洋过海来到了新的土地上生活。——据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整理

材料二 

满分5 manfen5.com

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描述19世纪中期的英国经济时说:“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我们的棉田,长期以来都是分布在美国南方,而现在差不多扩展到地球上各个热带地区去了。”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世界性经济组织)对世界经济、特别是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复兴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因而被公认为调整当代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它们)的出现标志着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开始。

——彭树智《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阅读材料一,说明“哥伦布交换”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后期世界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特点产生的根本原因。(4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支柱”对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6分)

 

(1)主要内容:传染病向欧洲以外地区的蔓延;物种的交流;人类移民浪潮的出现。(6分) (2)特点:以英国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世界各地为英国提供各类原料。(2分) 根本原因: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2分) (3)推动世界尤其是西方国家经济的复苏和进步;推动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体系化和制度化;客观上加强了西方尤其是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和优势地位。(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哥伦布交换”的主要内容按照材料一的具体内容回答即可,材料一主要强调三层意思,一是传染病,二是物资物种,三是移民,所以“哥伦布交换”的主要内容也就是传染病的传播、物资物种的交流、引发移民的浪潮。 (2)19世纪中后期世界贸易的特点主要突出两个特点,一是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从地图的示意图可以看出),二是这个市场是以英国为主导的(从“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即可看出)。不论是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还是这个市场是以英国为主导的根本原因只需突出“工业革命”即可。 (3)“三大支柱”对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既要回答积极影响也要回答消极影响,积极影响基本照抄材料即可,例如,“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复兴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均是可以的。而消极影响主要按照教材回答,例如,这个“三大支柱”在客观上加强了西方尤其是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和优势地位、有利于美国一个国家建立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客观上成为美国称霸世纪经济霸主的工具。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哥伦布交换”的主要内容、19世纪中后期世界贸易的特点及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三大支柱”对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期国家的官制是建立在亲贵合一的基础上的,血缘亲族是任官的先决条件,世袭罔替,代代相承。在那种贵族参政、议政、辅政的情况下,官的权力界限也不分明。如西周主管政务的卿事寮可以辅政,也可以将兵作战,也可以主持重要的祭祀大典;而太史寮也可以辅政、将兵。官有一定的分工,但不够清晰严格,这是贵族政治的必然现象。

——韦庆远《中国官制史》

材料二  朱元璋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皇明祖训》)他进一步说,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敕问文学之士》)而黄宗羲则认为,明朝“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地方督抚以平乱起家,较早接触到西方文明,对内外局势有更深刻的感悟,有更强烈的危机意识与变局思想。认识到自强求富及引进西器、设局制造的必要性,地方督抚开始实现思想行为观念上的现代化转变。当传统体制需要变通而中央体制不愿变通之际,改革先从地方做起。晚清督抚势力的兴起,打破了清政府的传统政局,政治权力由中央向地方转移,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

——摘编自李绮《晚清督抚势力与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秦朝的中央官制与西周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8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和黄宗羲对丞相制度的看法,分别说明他们持这种看法的原因。(6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地方督抚势力崛起的影响?(6分)

 

查看答案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早或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呈多元状态

B.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

C.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

D.不同文明在相互吸收融合中趋于同一

 

查看答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以下教育思想或措施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①有教无类  ②颁布《九年义务教育法》③三个面向思想  ④发展希望工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孙中山的革命言论,按出现时间先后,其中最晚的是(   

A.“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B.“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

C.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D.“我今只说要定一条: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查看答案

学术界公认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是一种源自心灵的感动,这种感动支配了形象的生成,使得画面上的色彩、线条、肌理、结构、空间相互共鸣,与画家的心灵共鸣,继而与观者的心灵共鸣”。这表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B.意在笔先,以形写神

C.笔意奔放,体势连绵             D.真景实现,返璞归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