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是宣传美国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的...

阅读下列材料:

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是宣传美国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的最好载体。《时代》也比较注意对中国的介绍,很多中国人上了《时代》期刊封面人物。以下是不同时期《时代》周刊亚洲版对中国的报道。根据图片和文字提示,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12月11日,期刊封面人物是毛泽东。标题是:红色中国的毛。红色的基调和一群蝗虫围绕。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1971年11月8日的封面,人物是周恩来。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三:1979年1月1日期刊,邓小平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宣称“邓小平代表了中国新时代的形象”。在1986年1月6日期刊邓小平再一次成为年度风云人物。

材料四:1996年10月14日时代杂志,王菲登上封面,成为第一个登上时代周刊的华人歌手,王菲被杂志誉为“流行乐女王”,全文报导王菲出道至走红经过。2002年李连杰随电影《英雄》登上封面。2002年4月期刊封面人物是胡锦涛。主题为“开始认识胡”。2010年10月18日期刊封面人物是温家宝,文章关注人民币问题。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1950年12月11日期刊封面人物选择了毛泽东,结合封面的红色基调、蝗虫和所学知识,分析《时代》周刊选择毛泽东为封面人物反映了怎样的国际背景。这样的国际背景对二战后国际关系有何影响,请用相关史实说明。6分)

2材料二,1971年11月8日的封面,人物是周恩来。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请谈谈当年“中国人来了”的相关史实,并简述带来两国关系变化的原因。(12分)

3)纵观《时代》亚洲版对建国以来中国的报道,具有哪些特征?(4分)出现这些特征的原因是什么?(2分)

 

(1)国际背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或“两极”格局(2分) 影响:形成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相关史实:德国分裂、朝鲜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4分) (2)史实: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基辛格秘密访华(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4分) 原因:中国方面:①改善中国国际地位;②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③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4分) 美国方面:①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②孤立中国政策失败;③美苏争霸需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4分)(共8分) (3)特征:从较浓的反华反其色彩到比较客观;从政治层面到文化、体育、教育、经济等多个层面;报道数量不断的增加。(写出两点即可得4分) 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中美建交;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中国开始在世界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得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关键在于要抓住国际背景、国际形势等等关键的字眼,“国际背景”回答出两极格局的形成、美苏冷战等等即可。而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主要是回答出“加剧了国际形势的紧张”、形成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等等均可。至于在回答史实时既要回答冷战的史实,又要回答出热战的史实即可。 (2)1971年“中国人来了”指的是中国重返联合国大家庭,所以相关史实要回答“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基辛格秘密访华”。 两国关系变化的原因既要从美国方面考虑,也要从中国方面考虑,美国方面主要是美苏争霸需要、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力量的不断增强,中国方面主要是当时的中国既要改善中国国际地位又要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3)第三问是有难度的一问,材料一二对中国的报道还具有非常浓厚的政治色彩,侧重于政治领域,而材料三对中国的报道则具有非常浓厚的经济色彩、文化色彩,从材料一二报道的非常主观转变成材料三报道的非常客观也是一个特征,报道的次数。报道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至于出现这些特征的原因主要从中国自身不断地强大、自身形象不断的改变、国际地位不断的增强、中美关系的改善(因为毕竟《时代》是美国的刊物)等等角度回答即可、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两极对峙格局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国人来了”的相关史实以及中美两国关系变化的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6~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通常由5 000到6 000成员组成,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妇女、奴隶和外侨除外)。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的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限制,决定任何内部问题……

——《什么是民主》

(1)民主是文明的象征,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雅典民主制度形成的政治条件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指出雅典的公民大会有何特点?2分)雅典民主的实质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雅典的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有何意义?(2分)

材料二 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起初,十二铜表法以及其他的法律规范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居住在罗马的外邦人受不到法律保护,故称市民法。……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万民法。万民法实际上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2)据材料简要分析罗马法适用范围发生变化的原因。(2分)罗马法对后世有何重大影响?(2)你认为罗马法和我国十八届四中全会推进依法治国的“法”有何本质的区别?(4

 

查看答案

余秋雨2001年在其文章《扼守秋天》中写道:“英国也许因为温和渐进,容易被人批评为不深刻。但是,社会发展该做的事人家都做了,该跨的坎人家都跨了,该具备的观念也──具备了,你还能说什么呢?”从政治制度的演变来看,英国曾经“做了”“ 跨了”什么?

①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                  ②1765年英国开始工业革命

③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④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新华网快讯:英国首相布莱尔2007年6月27 正式向英国女王递交辞呈。英国执政党工党新任领袖布朗27日下午应英国女王伊丽莎自二世的邀请前往自金汉宫,接受女王授权组建新一届内阁,并从女王手中接受御玺,正式就任英国首相。下列对英国女王、首相、内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英王是国家的象征,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B.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C.首相是下院多数党的领袖,实际掌握着国家大权

D.首相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

 

查看答案

《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    )

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      D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查看答案

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

①是一部由贵族、平民两个阶层原则上都接受的成文法典

②把贵族压迫的隐蔽特权变成了受法律约束

③体现了贵族的妥协,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平民

④体现出法律的均衡和约束

A.①②③④都正确             B.①②③④都不正确

C.①②正确,③④不正确       D.①③正确,②④不正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