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

太子(刘奭,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令后宫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

材料二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等都是人口超过十万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的时代特征。(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3分)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明清小说产生的新因素。(5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的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3分)

 

(1)现象: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受到上层贵族(王室)的喜爱。(2分)特征:大一统。(1分) (2)原因:都市(城市)的繁荣;商业的发展;市民数量的增加(或民间娱乐的需要);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任答三点) (3分) (3)特点: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读者群包括了社会各阶层);影响力超过儒释道三教。(2分)因素:君主专制的加强;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3分)(任答三点) (3分) (4)趋势:逐渐世俗化、通俗化。(1分)认识:文学体裁要适应社会大众的需要;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2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的“太子喜之”、“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可得出结论。汉赋的特点是文字铺陈奢华,多用骈文,内容空洞,其主要目的多为统治者歌功颂德,这也是大一统安定的国家实际情况的客观反映。 第(2)问,可从词的特点入手来回答,词的特点是比较自由灵活,有些词人的词作世俗化,如柳永词,时人评论说“凡有水井处,必有三变词”,这真实的反映了词的世俗的特点。词的兴盛是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反映,同时也是市民阶层兴起的产物。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所学,明清之际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发展,在文化思想领域出现了很多重大的变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加的世俗化、平民化,这正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重要表现。 第(4)问,可从文学体裁特点的变化上与所适应的人群来归纳整理答案,也可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角度考虑回答,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与经济的反映,一种文化与思想要成为主流或是广为流传必须符合社会需要,更为重要的是要符合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需要。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辉煌灿烂的文学·汉赋;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2分)二战结束前后,美苏合作关系逐渐破裂,双方采取了对抗性的政策,对世界局势产生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产党和苏联政府在同人民民主国家的关系中严格遵守不干涉其内政的原则。苏联承认这些国家的人民政府,在政治上支持他们。苏联忠于自己的国际义务,从战时大大减少了的储备中拿出粮食、种子和原料提供给人民民主国家……苏联的武装力量驻扎在人民民主国家,苏联使得外国帝国主义者干涉民主国家内政的企图不能得逞……

——(苏联)波诺马辽夫《苏联共产党史》

材料二    在目前的世界历史中,几乎所有国家都必须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中进行选择。这种选择往往是不自由的。……我认为,我们必须帮助渴望自由的人民以自己的方式主宰他们的命运。我认为,我们应该首先在经济和财政方面予以援助,这对经济稳定和政治的有序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国会咨文

材料三    西方正在、并将继续试图通过将自己的利益确定为“世界共同体”的利益来保持其主导地位和维护自己的利益。这个词已成为一个委婉的集合名词(代替了“自由世界”),它赋予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为维护其利益而采取的行动以全球合法性。例如,西方正试图把非西方国家的经济纳入一个由自己主导的全球经济体系。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据材料一、二,概括美苏两国各自的基本立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立场对世界格局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局势分别产生的主要影响。(6分)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二战结束前后形成的“全球经济体系”。(6分)

 

查看答案

(13分)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元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占到世界总量的26.2%,仅次于印度,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公元1500年,中国超过印度,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公元1700年,中国的GDP占到世界总量的22.3%,而欧洲占24.9%.中国的GDP大致与整个欧洲相当。……

——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二  18201900年各国GDP在世界所占份额 (百分比,世界总量=100)

满分5 manfen5.com

——改编自安格斯·麦迪森《世界千年经济史》、保罗·贝罗克《1750年至1980年的国际工业化水平》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GDP发展的总体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比较18201900年中美两国GDP在世界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不同对中美双方关系的影响。(3分)

(3)有观点认为“决定国家实力的不是总体GDP”,据材料二并结合这一时期的中外事件加以说明。综合上述材料、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GDP与国家实力的关系。(5分)

 

查看答案

13分)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经济结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等发生整体性、根本性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金(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器)以铸鉏、夷、斤、斸,试诸壤土。……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国语》

材料二  “战国初,赵中牟之人已有卖住宅、园圃者。到战国末土地买卖之风更盛。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当然,当时地主土地来源并不仅限于购买,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封建国家的赏赐。……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同时也获得了政治上的统治权。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  唐德刚的历史三峡观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他把先秦以来的中国政治社会制度变迁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大的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从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是在西方文明挑战之下被迫转型。他估算我们要通过这个可怕的极其痛苦的惊涛骇浪的三峡,大致要历时两三百年。

——宋月红《细论唐德刚的历史三峡观

材料四  1500年前后,许多事指向农业文明的解体,比如说,农奴制解体解放了人身,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精神,宗教改革解放了人的思想……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欧洲的民族国家是在王权的领导下形成的……但王权统一国家之后成为专制的王权。……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是英国迈出了这关键性第一步……。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1)据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三中国“从封建到帝制”政治制度变迁的原因。(3分)

2)据材料三,概括中国第二次社会转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次转型在政治、经济、思想上的主要表现。(4分)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是如何“迈出了现代化的第一步”的。(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使中西方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3分)

 

查看答案

19世纪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社会日益分裂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敌对阵营,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下列作者的表述与上述时代背景无关的是(     )

A. 司汤达:(工人)每5~6年就失业一次,他们只好在街头卖唱

B. 李斯特:(里昂工人)身陷苦难和令人难以忍受的贫困环境之中

C. 奥斯特洛夫斯基: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D. 巴尔扎克:法律把金钱定为衡量一切的尺度

 

查看答案

《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一书指出,“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入纽约那样的全球化城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由此可见

A.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

B.政治制度不同是阻碍移民的关键因素

C.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落后

D.全球化加剧国际之间移民问题的矛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