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3分)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

(13分)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元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占到世界总量的26.2%,仅次于印度,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公元1500年,中国超过印度,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公元1700年,中国的GDP占到世界总量的22.3%,而欧洲占24.9%.中国的GDP大致与整个欧洲相当。……

——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二  18201900年各国GDP在世界所占份额 (百分比,世界总量=100)

满分5 manfen5.com

——改编自安格斯·麦迪森《世界千年经济史》、保罗·贝罗克《1750年至1980年的国际工业化水平》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GDP发展的总体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比较18201900年中美两国GDP在世界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不同对中美双方关系的影响。(3分)

(3)有观点认为“决定国家实力的不是总体GDP”,据材料二并结合这一时期的中外事件加以说明。综合上述材料、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GDP与国家实力的关系。(5分)

 

(1)状况:GDP长期居世界前列,并占较大优势。(2分) 原因: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长期领先世界。(3分) (2)不同:中国GDP所占比重迅速下降,美国则迅速上升。(2分)影响:美国加紧扩大侵华。(1分) (3)说明:中国GDP超过英国日本,先后在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失败。(3分)关系:GDP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一般情况下体现了国家实力;现代化程度高的GDP才能真正决定国家实力。(2分,其它言之有理如写“工业化经济结构”同等或酌情给分,如写“GDP不能反映国家实力”等类似表述则不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回答“状况”时要紧扣材料“在公元元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占到世界总量的26.2%,仅次于印度,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公元1500年,中国超过印度,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公元1700年,中国的GDP占到世界总量的22.3%,而欧洲占24.9%.中国的GDP大致与整个欧洲相当。……”归纳总结。回答“原因”时要联系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及科技发展情况进行解答。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回答时要结合材料中的年份及所占比例的变化归纳总结。从年份及比例可知:在1820—1900年间,中国GDP所占比重迅速下降,美国则迅速上升。这就造成中国国力严重衰退,遭受到列强的蹂躏。 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然后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回答第一问可结合鸦片战争及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分析;回答“GDP与国家实力的关系”时,要注意分析“GDP”的“含金量”,农业与轻工业占主导地位的显然不能与重工业等科技含量高的GDP相提并论。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影响;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历程•认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3分)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经济结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等发生整体性、根本性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金(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器)以铸鉏、夷、斤、斸,试诸壤土。……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国语》

材料二  “战国初,赵中牟之人已有卖住宅、园圃者。到战国末土地买卖之风更盛。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当然,当时地主土地来源并不仅限于购买,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封建国家的赏赐。……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同时也获得了政治上的统治权。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  唐德刚的历史三峡观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他把先秦以来的中国政治社会制度变迁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大的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从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是在西方文明挑战之下被迫转型。他估算我们要通过这个可怕的极其痛苦的惊涛骇浪的三峡,大致要历时两三百年。

——宋月红《细论唐德刚的历史三峡观

材料四  1500年前后,许多事指向农业文明的解体,比如说,农奴制解体解放了人身,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精神,宗教改革解放了人的思想……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欧洲的民族国家是在王权的领导下形成的……但王权统一国家之后成为专制的王权。……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是英国迈出了这关键性第一步……。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1)据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三中国“从封建到帝制”政治制度变迁的原因。(3分)

2)据材料三,概括中国第二次社会转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次转型在政治、经济、思想上的主要表现。(4分)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是如何“迈出了现代化的第一步”的。(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使中西方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3分)

 

查看答案

19世纪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社会日益分裂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敌对阵营,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下列作者的表述与上述时代背景无关的是(     )

A. 司汤达:(工人)每5~6年就失业一次,他们只好在街头卖唱

B. 李斯特:(里昂工人)身陷苦难和令人难以忍受的贫困环境之中

C. 奥斯特洛夫斯基: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D. 巴尔扎克:法律把金钱定为衡量一切的尺度

 

查看答案

《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一书指出,“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入纽约那样的全球化城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由此可见

A.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

B.政治制度不同是阻碍移民的关键因素

C.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落后

D.全球化加剧国际之间移民问题的矛盾

 

查看答案

下图漫画所反映的对外政策,在美国国内也有不少批评意见,有批评者认为它“开了使用本国纳税人金钱援助他国的先例”。批评者的理由应该是

满分5 manfen5.com

A.无视欧共体力量的壮大

B.主观上排斥东欧国家加入

C.公开叫嚣遏制共产主义

D.扶植了潜在的竞争对手

 

查看答案

20世纪20~30年代,美俄两国分别实行“新政”,进行了重大制度的创新,二者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A. 均是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

B. 都强调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C. 都符合了本国当时的实际需要

D. 都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