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使丞、御使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使。御使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使、监察使,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

——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

材料二  贞观六年,中书舍人高季辅上言:“外官卑品,犹未得禄,饥寒切身,难保清白,今仓廪浸实,宜量加优给,然后可责以不贪,严设科禁……上许之。”

贞观十八年,太宗本人对当朝重臣做了精当评价,其中,杨师道“性行纯和,自无愈违",岑文本“性质敦厚"……戴宵性贞正,死时“宣宇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造庙”。

(高宗永徽三年)政府颁布《唐律疏议》规定:(官员)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不枉法者,一尺杖九十,二匹加一等,三十匹加役流。无禄者,各减一等。

——摘编自王春瑜《中国反贪史》

材料三 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

——《宋史》  

材料四  在汉代,御史大夫专门行使监督权,其下属御史中丞常驻内宫,专门负责监督王室和宫廷也可以说是监察皇帝的;另一下属御史丞则负责监督政府,不论中央、地方都在内。值得注意的是,御史大夫是宰相的副手,因此,监察权是相权的一部分。……唐代单独设立御史台,其职权限于监察政府,没有监察皇帝和宫廷的权力。但在政府中,仍存在专责监督皇帝的,那就是谏官,谏官由宰相任命。宋朝谏官改由皇帝任命,他们就不再监督皇帝,反过来监督宰相。明代将御史台改为纠(都)察院,专门监察政府。

——摘编自管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宪法学透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监察制度并指出其主要特点,试分析其出现的背景和目的(6分)

(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反腐败的举措。(3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初和廉政措施的特点。(2分)

(3)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趋势,(2分)并指出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4分)

 

(1)制度: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国家监察事务;在地方各郡县设监御史代表皇帝检查地方官吏(2) 背景:秦朝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后,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存在。(2) 特点:监察系统垂直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直接向皇帝负责。(2) 目的:澄清吏治,削弱地方势力;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统治。(2) (2)举措:高薪养廉;褒奖清廉官员;严刑峻法。(3) 宋初特点:运用经济手段减员增俸来促进官员廉洁自律(2) (3)变化趋势:由监察政府、皇帝到只监察政府;检察权独立行使(2) 本质问题:皇权不断强化(2) 【解析】 试题分析:(1)制度:需要根据材料一回答。从材料一中的“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使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可以概括得出答案。背景: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主要应该考虑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割据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维护专制主义统治两个角度回答。特点:从材料一中的“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得出答案。目的:直接目的是从监察角度考虑,即澄清吏治,削弱地方势力;根本目的从巩固统治角度考虑,即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统治。 (2)举措:题目要求结合材料二回答。由材料二中的“外官卑品,犹未得禄,饥寒切身,难保清白,今仓廪浸实,宜量加优给,然后可责以不贪,严设科禁……上许之”可以概括为高薪养廉;由“对当朝重臣”“宣宇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造庙”可以得出褒奖清廉官员;由“政府颁布《唐律疏议》规定:(官员)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不枉法者,一尺杖九十,二匹加一等,三十匹加役流。无禄者,各减一等”可以概括为严刑峻法。宋初特点:根据材料三中的“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可以得出运用经济手段减员增俸来促进官员廉洁自律的特点。 (3)变化趋势:根据材料四回答。由材料四中的“汉代御史中丞常驻内宫,专门负责监督王室和宫廷也可以说是监察皇帝的;另一下属御史丞则负责监督政府,不论中央、地方都在内”、“唐代单独设立御史台,其职权限于监察政府,没有监察皇帝和宫廷的权力”、“宋朝谏官改由皇帝任命,他们就不再监督皇帝,反过来监督宰相”、“明代将御史台改为纠(都)察院,专门监察政府”可以得出由监察政府、皇帝到只监察政府;由“在汉代,御史大夫专门行使监督权”、“唐代单独设立御史台”、“宋朝谏官改由皇帝任命”等信息可以看出监察权独立行使。本质问题:应该从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是用来维护皇权专制统治的,所以这一变化趋势反映的是皇权不断强化的本质。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及其本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著名的历史学家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史学的对象是史料,不是文词,不是伦理,不是神学,并且不是社会学。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做艺术的建设,不是做疏通的事业,不是去扶持或推倒这个运动,那个主义……史学便是史料学。”他强调的是(     )

A.以自然科学的方式研究历史

B.要依照伦理观念和政治需要来选择史料

C.史学研究的重心是对史料的考证和辨析

D.史学理论的建构离不开史料

 

查看答案

卢梭说,以绞死或废除暴君为结局的起义行动,与暴君前一日任意处理臣民生命财产的行为是同样合法。这一观点(      )

A、体现了社会契约的主张           B、解释了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源

C、体现了权利对等的理念           D反映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查看答案

新文化运动中的启蒙思想家要“重估一切价值”,对中国进行深层次文化结构的根本改造。从文明史的角度,他们提出的历史性课题是实现(     )

A.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融

B.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兼容并包”

C.全部文明与文化趋向的现代化

D.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查看答案

“董仲舒是有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经过他的精心整理、改造,阴阳五行学说才得以成为‘中国人的思想律,是中国人对于宇宙系统的信仰;二千年来它有极顽固的势力。’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等弊端,都与之直接相关。”(冯天瑜等著《中国文化史》)这一观点(  )

A.怀疑董仲舒是一位有影响的思想家

B.肯定董仲舒“阴阳五行”学说

C.否定董仲舒的学说

D.肯定董仲舒学说的影响力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孔子主张人在修养成长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其间并无逻辑上的矛盾和不彻底。其中“他律”指的是

A.仁者爱人         B.君主法治

C.礼乐规范         D.三纲五常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