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分)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阅...

(20分)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二   (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三   贫若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四   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

——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

材料五  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

——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1)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3分)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5分)

(3)据材料四,概括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基本看法。分析梁启超上述议论的目的。(5分)

(4)在近代,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而在中国却难逃被废除的命运。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7分)

 

(1)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答三点即可) (2)被西方国家借鉴;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社会稳定。(答五点即可) (3)看法:科举制层层精选人才;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所选人才缺乏实际治国能力。 目的:改革科举制,培养实用人才;挽救民族危机。 (4)西方:用考试方式选才,体现公平择优,符合西方平等观念。 中国:八股取士束缚思想;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近代工业发展和近代学堂创办。(答二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科举考试难以适应近代实用人才培养和选拔的需要。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归纳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反映了科举制延续时间长;“历代踵行,时加修正”反映了科举制不断发展完善;“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反映了科举制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归纳,概况能力,材料二主要说明科举制自身优势明显,被西方国家借鉴;材料三文字内容显示科举制能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促进社会重学风气;依据所学内容不难得出科举制还有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社会稳定等积极作用。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与评析的能力,依据材料四 “此其选之精也……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不难看出梁启超对科举制褒贬皆有的观点,即科举制科举制层层精选人才是其所长;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所选人才缺乏实际治国能力存在严重弊端;依据材料来源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不难判断出梁启超倡议改科举、培养实用人才、开展维新变法运动,挽救民族危机的目的。 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科举选官能在西方盛行其原因在于西方充分借鉴了科举制的优点,即用考试方式选才,体现公平择优,符合西方平等观念。而科举制在中国近代的废除则因为其长期以来集聚的大量弊端,即八股取士束缚思想和科举考试难以适应近代实用人才培养和选拔的需要,在民族危机和西学东渐的巨大冲击下难逃被废止的命运。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金匮石室之书,还到各处实地探访,搜集遗闻,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     )

A.侧重口述史料收集            B.具有史料考证意识

C.注重史学文学价值          D.秉承朝廷旨意著史

 

查看答案

下表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这表明俄罗斯人(     )

咨询答案

1990(%)

1997(%)

2004(%)

2006(%)

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开辟了新时期

23

23

30

30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6

26

27

30

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18

19

16

16

是一场灾祸

12

16

14

10

难以回答

21

16

13

13

①仍在反思十月革命             ②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

③依然怀有大国情结             ④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

 

查看答案

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它描绘的是(     )

A.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

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

 

查看答案

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     )

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C.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