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郭沫若在1925年写了一篇题为《马克思进文庙》的小说。在交谈中,孔子发现马克思的...

郭沫若在1925年写了一篇题为《马克思进文庙》的小说。在交谈中,孔子发现马克思的理想社会与自己的大同理想“不谋而合”,马克思也发现自己对世界与人生的看法与孔子“完全相同”;最后,马克思慨叹:“我不想在两千年前,在远远的东方,已经有了你这样一个老同志!” 由此可见,郭沫若认为(   

A.孔子的儒家思想可以救中国

B.马克思与孔子思想具有相通性

C.马克思主义应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D.宣传马克思主义应以孔子为旗号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郭沫若在五四时代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但他在那个时代,就不主张激烈反孔,反而提倡孔子与马克思的会通,这是很有意义的。所以答案选B。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37年7月10日的《蒋介石日记》中写道:“三、倭寇今又反攻卢沟桥,是其不达目的不止也。四、惟我已积极进兵北上备战,或可戢其野心。……此为存亡关头,万不能失守也。动员六师北运增援。如我不有积极准备,示以决心,则不能和平解决也。”下列关于这段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A.客观地反映了蒋介石当时的心态

B.国民党奉行积极的全面抗战路线

C.只有武力一途能解决卢沟桥事变

D.日记不能作为历史学研究的证据

 

查看答案

近代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条约后,清政府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材料一定程度说明清政府(   

A.继续坚持腐朽卖国立场                 B.对列强条约要求全面回绝

C.外交已与国际社会接轨                 D.具有摆脱条约约束的意图

 

查看答案

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通商口岸“是一个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区域向外开的一扇门,……它的繁荣却并不代表它所在区域的繁荣”,只是一个经济缺口,吸取邻近乡村地区财富,经济上无法自给自足,富有消费城市特点,导致通商口岸周围的乡土经济进一步萧条 。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通商口岸(   

A. 改变了所在地区的城乡经济结构

B. 对中国城乡经济的破坏性作用

C. 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D. 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查看答案

1853年,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上……直接随之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而到了1862年夏,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一文中指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马克思的观点发生这样鲜明的变化,其根本原因是马克思认为(   

A. 太平天国运动既不反对帝国主义也不反封建主义

B. 太平天国与清政府是腐朽与丑恶的对立,两者并无本质的区别

C.“革命”的太平天国之战,不过是屡见不鲜的改朝换代的新尝试

D. 当时中国社会生活停滞,未有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力量的必然产物

 

查看答案

永乐九年(1411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象,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   

A. 文化专制开始影响市民生活

B. 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

C. 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

D. 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的基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