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希腊智者学派的主张不包括 A.重视人的道德情操 B.法律和道德应当以人为尺度 C...

希腊智者学派的主张不包括

A.重视人的道德情操                      B.法律和道德应当以人为尺度

C.反对迷信,强调自由                    D.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

 

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为逆向型选择题,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不包括”进行分析。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认为一切都要以人为尺度。其代表人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神的意志,树立人的权威;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其约束力是相对的;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B、C、D都是智者学派的主张,A是苏格拉底的主张,故选A。 考点: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戏剧在“双百”方针的指导下获得了繁荣与发展,其中话剧的代表剧目是 (   )

A.《茶馆》          B.《蔡文姬》         C.《雷雨》          D.《早春二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摘自于一教师的《李四光》教学提纲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的、危险的下山道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这样做并不是放弃登山的目标,而是为了更好地向上攀登,到达山顶。

――列宁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李四光“辞官留学英国”的社会背景和向“权威”挑战的主要事迹。(8分)

(2)在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列宁如何“有勇气走一段困难的、危险的下山道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3分)

(3)从上述两位杰出人物的经历与话语中,你能感受到他们哪些相似的精神品质或人格魅力?(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微小。指一个人的身躯和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制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尽管我们处于弱小的地位,但我们得到上天的神佑,这是最不经心的人也会察觉到的。而在漫长的8年中,美国军队经历了几乎一切艰难挫折,它所表现出来的无与伦比的百折不挠的精神,更不能不说是前所未有的奇迹。本人感谢将级军官们,……本人感谢团长、营长及其他军官,……本人感谢参谋人员,……本人感谢军士们和士兵们。……

——华盛顿《向美国军队告别的命令》1783年11月2日

(1)据材料指出秦始皇、华盛顿对战争胜利具体原因的认识有何不同之处?(4分)

(2)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角度分析秦始皇、华盛顿对战争胜利具体原因出现不同认识的原因。(8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下面是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杰弗逊的言论:

材料一 在美国,我认为有必要吸收人民参加政府的每一个部门,只要他们胜任,这是保证长期正直的管理国家权力的唯一方法。

摘自马隆:《杰弗逊及其时代》

材料二 对于一切人都同样严格地公平对待,而不论他的社会地位、宗教信仰和政治信仰。

摘自彼得森:《杰弗逊作品选》

材料三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安全,知识就是幸福。

摘自梅奥:《杰弗逊自述》

材料四 (杰弗逊在连任两届总统期满时说)华盛顿将军在8年后树立了一个自愿退休的榜样。我将追随他。能够有更多的先例,就会形成一种惯例,从而使那些妄想延长任期的人无计可施。

摘自邓博尔:《杰弗逊政治著作选》

回答:

(1)上述言论反映了哪些重要观点?(4分)这些观点是否由杰弗逊首次提出?(1分)为什么?(1分)

(2)据材料,对杰弗逊作个简短的评论。(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散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回答:

(1)三则材料反映了思想界怎样的发展的趋势?(2分)原因何在?(3分) 

(2)从材料可知,在这一趋势下,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4分)

(3)如何评价秦汉时期的这种努力?(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