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他们无意于追求典雅的意境,无心于细细品味那种空灵、含蓄、主观性强烈的美学形态与...

“他们无意于追求典雅的意境,无心于细细品味那种空灵、含蓄、主观性强烈的美学形态与艺术形式。他们所醉心的,是具有容量、具有情节的绵密的故事,是能直接地并情调热烈地满足感官享受的紧锣密鼓。”文中的“他们”最欣赏的应该是

A.楚辞             B.汉赋             C.唐诗             D.宋词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涉及市民文化,可以对“市民文化”、市民情趣进行归纳,宋代词、风俗画、勾栏、话本,元曲,明清小说等,文艺复兴等西方文化,都可联想。选项中符合“市民文化”的只有D项。 考点:中国古代文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30年代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 》最早着墨于西方的议会制度,其中对美国国会的介绍最为详细。与议会思想率先传入形成反差的是,宪法思想的传入却略晚。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是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法至上”、“制宪”、“违宪”等内容的法律化、制度化、神圣化,在专制政体板结的时代很难传播。据考,在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

材料二  1895年,郑观应在诗中鼓吹:议院固宜设,宪法亦须编,宪法不行专制严,官吏权重民太贱,妄谈国政罪 重科,上下隔阂人心涣。1898年,康有为在上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材料三  1902年出版的《世界地理学》一书,不仅介绍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学说,还专门介绍了日本的责任内阁制:“行政部,内阁总理为首,其下外务、内务、大藏、陆军、海军、司法、文部、农商 务、递信凡九省,皆有大臣。”“所谓责任内阁者,此责任二字,非对于君主而言,对于议会而言。”

——以上均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1,指出近代中国人对宪法了解相对滞后的原因。(2分)

(2)阅读材料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观应、康有为等人先后强调宪法重要性的意图是什么?(4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近代以来中国人接受西方宪政思想的演变过程。在此思想影响下,20世纪初期,中国进行了哪些宪政建设的有益探索? (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学者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写道:“公元702年到777年,(日本)曾派使节到唐朝达6次之多。使节的船队大体为四艘。每次都有大批留学生随行,大使以下留学生和水手多达四五百人。”中国史学家周一良在《中日文化关系史论集》中说:“奈良的贵族……举凡学术、技术、文艺、音乐以及佛教和佛教庙宇的建筑、雕刻、绘画、以及有关服饰、器皿、生活方式都在学唐朝。他们的头脑一刻也不忘记“在唐国”。只要是唐朝的东西,无论什么都要尽快地引进来——这是企图让人们看到,日本也是不亚于唐朝的国家。”

材料二 在中国近代,赴日留学生数以万计,其盛况不仅在中国留学史上是空前的,也是“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学生出洋运动。”在时间上,中国人留学日本比留学欧美晚了数十年,但在人数上,近代中国留日人数超过了留学欧美各国人数的总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留日学生情况大事年表

1895年

御史杨深秀上奏:日本明治维新功在留学生,请派人赴日学习。

1896年

清朝驻日公使带赴日本学习的13名使馆学生为中国学生留日之始。

1898年

各省受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刺激开始派遣留日学生。

1900年

留日学生达140余人,成立励志会,创办《译书汇编》翻译欧美启蒙思想家名著。又改建“以民族主义为宗旨”的中国青年会。

1901年

清末新政开始,官费、私费留学的高潮掀起。当时的留学地域,英美德法俄各国皆有,但东渡日本者占90%以上。留学生秦力山在孙中山支持下创办《国民报》,宣扬革命救亡。这年,陈独秀因宣传反清被迫逃亡日本留学,次年邹客、周树人(鲁迅)到日本留学,两年后秋瑾自筹资金赴日留学。

l903年

留日学生达到1300余人。留学生黄兴、陈天华组织军国民教育会,提倡“鼓吹、起义、暗杀” 以“实行民族主义”。此后,留学生在日本东京创办《游学译编》、《浙江潮》等与国内以上海为中心的革命宣传相呼应。

1905年

留日学生激增,一年后达到12000余人,以江浙、两湖、广东和四川为最多。这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1906年

清政府颁布留学新规定,限制留日学生资格,留日热开始降温。

 

(1)报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多次向中国派遣大规模使节船队的目的是什么? (2分)

(2)近代中国留学教育随着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而演进.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95~1906十年间促使中国青少年留日活动兴起和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并概括说明这一现象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作用。(7分)

(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中日两国间留学教育兴起的共同原因。(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引目《新唐书》〔食货志〕的材料。

材料一 初,德宗〔779-805年在位〕纳户部侍郎赵赞议,税天下茶、漆、竹、木,十取一,以为常平本钱。

材料二 穆宗〔820年〕即位,两镇用兵,帑藏空虚,禁中起百尺楼,费不可胜计。盐铁使王播图宠以自幸,乃增天下茶税,率百钱增五十。江淮、浙东西、岭南、福建、荆襄茶,播自领之,两川以户部领之。天下茶加斤至二十两,播又奏加取焉。右拾遗李珏上疏谏曰:“榷率起于养兵,今边境无虞,而厚敛伤民,不可一也;茗饮,人之所资,重税则价必增,贫弱益困,不可二也;山泽之饶,其出不訾,论税以售多为利,价腾踊则市者稀,不可三也。”其后王涯判二使,置榷茶使,徙民茶树于官场,焚其旧积者,天下大怨。

材料三 武宗〔840年〕即位,盐铁转运使崔珙又增江淮茶税。是时茶商所过州县有重税,或掠夺舟车,露积雨中,诸道置邸以收税,谓之“搨地钱”,故私贩益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所述,茶税是在德宗时开始征收的。就德宗开征茶税一事,反映出唐代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6分)

(2)据材料二所述,李珏上疏向穆宗提出什么建议?其依据是什么? (6分)  

(3)据材料二和三所述,政府增加征收茶税带来什么后果?(2分)

 

查看答案

依据下图和所学的知识,分析秦汉时期农牧业分界线向北推移的政治经济原因和自然条件。(8分)说明你对于农牧业分界线北移的利和弊的认识。(4分)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1867年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将一幅华盛顿肖像赠送给徐继畬,他在赠送仪式上说:“华盛顿与中国人民一样,坚信世界上每个人都能呼吸自由的空气;与中国人民一样,坚持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说:“盖为我国之民所敬仰而深慕者,独有兄台一人而已!”这一材料表明                                             

A.徐继畬崇洋媚外且得到了美国政府的赏识

B.美国政府鼓励徐继畬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

C.美国政府为维护在华利益积极扶植代理人

D.中美通过早期的文化交流开始了彼此间的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