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化学一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铜及其化合物在化工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

【化学一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铜及其化合物在化工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铜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基态Cu原子核外电子占据的原子轨道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乙二胺(H2N-CH2-CH2-NH3)溶液后,每个Cu2+可与两个乙二胺分子形成四配位离子,导致溶液由蓝色变为紫色。

①乙二胺分子中C、N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硫酸根离子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为___________(任写一种)。

③四配位离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离子中所有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硫化亚铜和氧化亚铜均为离子晶体,其中熔点较高的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为铜与氧(O)、钇(Y)、钡(Ba)形成的一种超导体材料的长方体晶胞结构,其晶胞参数如图(i)所示,该结构中有平面正方形(CuO4)和四方锥(CuO6)结构单元如图(ii)所示。

①该超导体材料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该化合物的摩尔质量为Mg·mol-1,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其密度为____g·cm-3(列出表达式即可)。

 

第四周期第ⅠB族 15 sp3 sp3 CCl4 CBr4 SiCl4 SiF4 Cl2O3(答案合理即可) N>C>H>Cu Cu2O 因为氧离子半径小于硫离子半径,所以氧化亚铜的晶格能大于硫化亚铜的晶格能,熔点也高于硫化亚铜 YBa2Cu3O7 【解析】(1)考查元素周期表的位置、能级,Cu位于第四周期IB族,基态Cu原子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s能级有1个原子轨道,p能级有3个原子轨道,d能级有5个原子轨道,因此Cu原子核外电子占据轨道数为15个;(2)考查杂化类型的判断、等电子体、电负性、配位键,①根据乙二胺的结构简式,C有4个σ键,无孤电子对数,因此C的杂化类型为sp3,N有3个σ键,1个孤电子对数,N的杂化类型为sp3;②根据等电子体的定义,与SO42-等电子体的分子是CCl4、CBr4、 SiCl4 、SiF4 、Cl2O3等;③乙二胺中N有孤电子对,Cu2+提供空轨道,根据信息每个Cu2+可与两个乙二胺分子形成四配位离子,结构式为;(3)考查晶体熔沸点高低的判断,两者属于离子晶体,判断熔沸点高低需要从晶格能的角度思考,因此有因为氧离子半径小于硫离子半径,所以氧化亚铜的晶格能大于硫化亚铜的晶格能,熔点也高于硫化亚铜;(4)考查晶胞的计算,①根据图i,Cu位于顶点和棱上,Ba、Y位于内部,根据图ii,O位于棱上,共有14个,根据均摊法,求出化学式为YBa2Cu3O7;晶胞的质量为,晶胞的体积为(a×10-10×a×10-10×b×10-10)cm3,根据密度的定义,晶胞的密度为g/cm3。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氨气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科技中有着重要应用,科研工作者对其进行者广泛研究。回答:

(1)某课题组实现了在常湿常压下,以氮气和液态水为原料制备氨气同时有氧气生成。

已知,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由最稳定的单质生成1mol纯物质的热效应,称为该物质的生成热(△H)。常温常压下、相关物质的生成热如下表所示:

物质

NH3(s)

H20(1)

△H/ kJ·mo1-1

-46

-242

 

 

上述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生物电池,以H2、N2为原料合成氨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Q、R均为催化剂,据到示判断,负极反应的催化剂为___(填“Q”或“R”);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

(3)氨气是工业制硝酸的主要原料之一,催化氧化步骤中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

I.4NH3(g)+5O2(g)4NO(g)+6H2O(g)△H=-906kJ/mol

II.4NH3(g)+3O2(g)2N2(g)+ 6H2O(g)△H=-126kJ/mol

将固定比例NH3和O2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填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反应产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1所示。

①催化氧化步骤中,最适宜的温度为____(填“T1”或“T2”)。

②低于T1℃时,NO的产率较低的原因为_____

③高于T2℃时,NO的产率降低的可能原因为_____(填选项字母)

A.催化剂活性降低  B.平衡常数减小  C.反应活化能增大  D.氨气溶于水

④T2℃(T1>T2)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NH3和2.75mo1O2,发生反应I.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T2℃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5min时,改变了某一外界条件,所改变的条件可能为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铋(Bi)与氮同族,氯氧化铋(BiOCl)广泛用于彩釉调料、塑料助剂、油漆调色、生产金属铋等。一种用火法炼铜过程产生的铜转炉烟尘(除含铋的化合物之外,还有CuSO4、ZnSO4、CuS、Fe2O3、PbSO4及As2O3)制备高纯氯氧化铋的工艺流程如下:

请回答:

(1)Bi位于第六周期,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酸浸”所得浸液中加入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从溶液中获得ZnSO4·7H2O的操作为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3)“浸铜”时,有单质硫生成,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浸铋”时,温度升高,铋的浸出率降低,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除铅、砷”时,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①加入改性HAP。浸液1与HAP的液固比(L/S)与铅、砷去除率以及后续沉铋量的关系如下表:

L/S

125:1

50:1

25:1

15:1

Pb2+去除率/%

84.86

94.15

95.40

96.83

As3+去除率/%

98.79

98.92

98.34

99.05

m(沉铋)/g

2.34

2.33

2.05

1.98

 

实验中应采用的L/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铁盐氧化法,向浸液1中加入Fe2(SO4)3,并调节pH,生成FeAsO4沉淀。欲使溶液中c(AsO42-)<10-9mol/L且不产生Fe(OH)3沉淀,应控制pH的范围为__________

已知:1g2=0.3:;FeAsO4、Fe(OH)3的Ksp分别为5×10-23、4×10-38

(6)“沉铋“时需控制溶液的pH=3.0,此时BiCl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AgNO3是中学化学常用试剂,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探究其性质。

I. AgNO3的热稳定性

AgNO3受热易分解,用下图装置加热AgNO3固体,试管内有红棕色气体生成,一段时间后,在末端导管口可收集到无色气体a。

(1)实验室检验气体a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B中只生成一一种盐,据此判断AgN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从安全角度考虑,上述实验装置存在一处明显缺陷,改进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II. AgNO3与盐溶液的反应

(4)甲同学认为试管②中产生银镜是Fe2+所致,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认为要判断该观点正确,需增加如下实验,取2 mL0.5mol/L AgNO3溶液于试营中,向其中满加几滴____________,若只产生白色远淀,证明甲同学观点正确。

(5)已知:AgSCN为白色沉淀。试管③中红色褪去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从平衡移动的角度解释)。

(6)设计实验证明Ksp(AgI)sp(AgSCN)。

限选试剂:0.1 mol/L AgNO3溶液、0.1mol/LKI溶液、0.1mol/LKSCN 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常温下。向20.00mL0.1mol/LHA溶液中滴入0.1mol/LNaOH溶液,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lgc水(H+)]与所加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常温下,Ka(HA)约为10-5

B. M、P两点溶液对应的pH=7

C. b=20.00

D. M点后溶液中均存在c(Na+)>c(A-)

 

查看答案

工业上通过电化学原理在铝表面形成氧化膜来提高其抗腐蚀能力,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碳棒可用铜棒代替,其作用是传递电流

B. 通电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减小

C. 通电后电子被强制从碳棒流向铝片使铝表面形成氧化膜

D. 可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来控制氧化膜的形成速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