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新材料的不断涌现有力地促进了社会进步,因此了解物质结构具有重要...

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新材料的不断涌现有力地促进了社会进步,因此了解物质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试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为_________,在水溶液中常以Fe2+、Fe3+的形式存在,其中________更稳定。

(2)OF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OF2的分子极性比H2O的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3)一种新型铝离子电池中的电解质溶液由某种有机阳离子与AlCl4、Al2Cl7构成,AlCl4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_,Al2Cl7中的原子都是8电子结构,则Al2Cl7的结构式为(配位键用“→”表示)__________

(4)FeO晶体与NaCl晶体结构相似,要比较FeO与NaCl的晶格能大小,还需要知道的数据是___________

(5)氮化铝、氮化硼、氮化镓晶体的结构与金刚石相似,它们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____

(6)NH3分子中∠HNH键角为106.7º,而配离子[Zn(NH3)6]2+中∠HNH键角为109.5º, 配离子[Zn(NH3)6]2+中∠HNH键角变大的原因是_____

(7)下图是Fe3O4晶体的晶胞。

①晶胞中亚铁离子处于氧离子围成的______(选填“正方形”、“正四面体”或“正八面体”)空隙。

②晶胞中氧离子的堆积方式的名称为________

③若晶胞的体对角线长为 a nm,则 Fe3O4 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用 NA 表示)。

 

4 Fe3+ +2 sp3 小 正四面体 离子半径大小 氮化硼>氮化铝>氮化镓 NH3分子中N原子的孤电子对进入Zn2+的空轨道形成配离子后,原孤电子对与N-H键的成键电子对间的排斥作用变为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排斥作用减弱 正四面体 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电子排布式或轨道表示式进行判断。(2)根据元素的非金属性和电负性以及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进行判断。(3)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进行判断。(4)影响晶格能的因素有配位数、离子半径和离子电荷。(5)原子半径越小,原子晶体中共价键的键长越短,则共价键越强,晶体的熔点越高。(6)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进行解释。(7)根据配位数判断堆积方式,根据晶胞的质量和体积求晶体的密度。 (1)基态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64s2,根据洪特规则和泡利不相容原理,3d轨道的6个电子要占据其全部5个轨道,故其中未成对电子数为4。铁在水溶液中常以Fe2+、Fe3+的形式存在,其中基态Fe3+电子排布式为[Ar]3d5,其3d轨道为较稳定的半充满状态,故其更稳定。 (2)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其最外层有7个电子,故OF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中心原子O的价层电子对数是4,故其杂化方式为sp3。OF2和H2O的分子空间构型相似,O与F之间的电负性的差值小于H和O的电负性差值,故OF2的分子极性比H2O的小。 (3)AlCl4﹣的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故其立体构型为正四面体,Al2Cl7﹣中的原子都是8电子结构,则可知Al2Cl7﹣的Al原子各形成了一个配位键,其结构式为。 (4)FeO晶体与NaCl晶体结构相似,影响晶格能大小的因素有配位数、离子半径和离子电荷,故要比较FeO与NaCl的晶格能大小,还需要知道的数据是离子半径大小; (5)氮化铝、氮化硼、氮化镓晶体的结构与金刚石相似,都是原子晶体,它们晶体的熔点由其共价键的键长决定,键长越短则共价键越强,其熔点越高,因为B、Al、Ga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故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氮化硼>氮化铝>氮化镓。 (6)NH3分子中∠HNH键角为106.7º,而配离子[Zn(NH3)6]2+中∠HNH键角为109.5º, 由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知,配离子[Zn(NH3)6]2+中∠HNH键角变大的原因是:NH3分子中N原子的孤电子对进入Zn2+的空轨道形成配离子后,原孤电子对与N-H键的成键电子对间的排斥作用变为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排斥作用减弱。 (7)①由Fe3O4晶体的晶胞结构示意图可知,晶胞中亚铁离子处于氧离子围成的正四面体空隙。 ②晶胞中与每氧离子最近且等距的氧离子有12个,故其堆积方式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③根据均摊法,由Fe3O4晶体的晶胞结构示意图可以求出该晶胞中氧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分别有4、2、1个,故每个晶胞中只有一个Fe3O4。晶胞的体对角线长为 a nm,则晶胞的边长为,故NA个晶胞的质量和体积分别是232g和,则 Fe3O4 晶体的密度为g/cm3。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甲烷以天然气和可燃冰两种主要形式存在于地球上,储量巨大,充分利用甲烷对人类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乙炔(CH≡CH)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用甲烷裂解法制取乙炔,反应为:2CH4(g)C2H2(g)+ 3H2(g)。甲烷裂解时还发生副反应: 2CH4(g)C2H4(g)+2H2(g)。甲烷裂解时,几种气体平衡时分压(Pa)的对数即lgP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1725℃时,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CH4,达到平衡时CH4生成C2H2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

②1725℃时,若图中H2的lgP=5,则反应2CH4(g)C2H2(g)+ 3H2(g)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_(注:用平衡分压Pa代替平衡浓度mol/L进行计算)。

③根据图判断,2CH4(g)C2H2(g)+3H2(g)△H_____0(填“>”或“<”)。由图可知,甲烷裂解制乙炔过程中有副产物乙烯生成。为提高甲烷制乙炔的产率,除改变温度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

(2)工业上用甲烷和水蒸气在高温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制得合成气(CO、H2),发生反应为:CH4(g)+H2O(g) CO(g)+3H2(g)  △H>0  

图中a、b、c、d四条曲线中的两条代表压强分别为1MPa、2MPa时甲烷含量曲线,其中表示1MPa的是________(填字母)。在实际生产中采用图中M点而不是N点对应的反应条件,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知识,同时考虑实际生产,说明选择该反应条件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3)利用CH4、CO2在一定条件下重整的技术可得到富含CO的气体,在能源和环境上具有双重重大意义。重整过程中的催化转化原理如图所示:

已知: CH4(g)+ H2O(g) CO (g )+ 3H2(g)    △H =+206.2 kJ/mol

CH4(g)+ 2H2O(g) CO2(g )+4H2(g)   △H =+158.6 kJ/mol

则:

①过程II中第二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②只有过程I投料比=______,过程II中催化剂组成才会保持不变。

③该技术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碘化钾可用于有机合成、制药等领域,它是一种白色立方结晶或粉末,易溶于水。有两个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后,分别设计以下实验装置制备KI:

【查阅资料】:

(1)3I2+6KOH═KIO3+5KI+3H2O

(2)H2S是有剧毒的酸性气体,具有较强还原性,水溶液称氢硫酸(弱酸);

(3)HCOOH(甲酸)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具有较强还原性,弱酸;

(4)在实验条件下,S2-、HCOOH分别被KIO3氧化为SO42-、CO2

Ⅰ组. H2S还原法,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上图所示的C中加入127g研细的单质I2和210g 30%的KOH 溶液,搅拌至碘完全溶解。

②打开弹簧夹向其中通入足量的 H2S。

③将装置C中所得溶液用稀H2SO4酸化后,置于水浴上加热10min。

④在装置C的溶液中加入BaCO3,充分搅拌后,过滤、洗涤。

⑤将滤液用氢碘酸酸化,将所得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产品145g。

Ⅱ组.甲酸还原法,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步骤如下:

⑥在三颈瓶中加入 127g 研细的单质I2和210g 30%的 KOH 溶液,搅拌至碘完全溶解。

⑦通过滴液漏斗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入适量HCOOH,充分反应后,再用KOH溶液调pH至9~10,将所得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产品 155g。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装置 A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装置 B 中的试剂是_________

(2)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步骤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⑤中“滤液用氢碘酸酸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5)Ⅱ组实验的产率为__________________

(6)Ⅱ组实验中,加入HCOO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7)与Ⅰ组相比较,Ⅱ组实验的优点是(至少答出两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工厂将制革工业污泥中的铬元素以难溶物CrOH(H2O)5SO4的形式回收,工艺流程如下,其中硫酸浸取液中的金属离子主要是Cr3+,其次是Fe3+、Al3+、Ca2+和Mg2+

回答下列问题:

(1)4.8 mol/L的硫酸溶液密度为1.27g/cm3,该溶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

(2)H2O2的作用是将滤液Ⅰ中的Cr3+转化为Cr2O72-,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3)常温下,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如下:

阳离子

Fe3+

Mg2+

Al3+

Cr3+

开始沉淀时的pH

2.7

沉淀完全时的pH

3.7

11.1

5.4(>8溶解)

9(>9溶解)

 

①Cr (OH)3溶解于NaOH溶液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呈碱性,Cr2O72-转化为CrO42-。滤液Ⅱ中阳离子主要有______;但溶液的pH不能超过8,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钠离子交换树脂的反应原理为Mn++nNaR→MRn+nNa+,利用钠离子交换树脂除去滤液Ⅱ中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

(5)写出上述流程中用SO2进行还原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已知:25℃,NH3·H2O电离平衡常数K=1.76×10-5。25℃,向1 L 0.1 mol/L某一元酸HR溶液中逐渐通入氨气,若溶液温度和体积保持不变,所得混合溶液的pH与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由图可推知:25℃,0.1 mol/L NaR溶液的pH约为10

B. 当通入0.1 mol NH3时,所得溶液中:c(NH4+)>c(R)>c(OH)>c(H+)

C. pH=7时,所得溶液中:c(HR)>c(R) =c(NH4+)

D. pH=10时,所得溶液中:c(R)>c(HR) ,c(NH4+)>c(NH3·H2O)

 

查看答案

由下列实验及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KNO3和KOH 混合溶液中加入铝粉并加热,管口放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试纸变为蓝色

NO3-被还原为NH3

 

B

在Cu(NO3)2溶液中加入KI溶液,再加入苯,振荡

溶液分层,上层溶液呈紫色,下层有白色沉淀

氧化性:Cu2+>I2,白色沉淀可能为CuI

C

向2 支盛有2mL 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滴入2滴相同浓度的AlCl3和MgCl2溶液,振荡并静置

前者无沉淀,后者有白色沉淀

Ksp[Al(OH)3]>Ksp[Mg(OH)2]

D

相同温度下,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4 mL 0.01 mol/L KMnO4酸性溶液和2 mL 0.1 mol/LH2C2O4溶液,再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快速加入少量MnSO4固体

加有MnSO4的试管中溶液褪色明显较快

MnSO4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