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4gC2H4、C3H6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碳原子总数为0.lNA
B. 在0.1 mol·L Na2S溶液中,S2-、HS-、H2S微粒总数为0.1NA![]()
C. 标准状况下,22.4LC2H6中所含极性共价键的数目为7NA
D. 50mL l2mol·L的浓盐酸与足量MnO2反应,转移电子总数为0.3NA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C(CH3)4的名称为新戊烷
B. CH3-CH=CH-C≡CH分子中最多有9个原子共面
C. 石油裂解和油脂皂化都是高分子化合物生成小分子化合物的过程
D. 甲苯分子中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一C2H4Cl取代后可得6种同分异构体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到“生态文明”,下列做法不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是( )
A. 发展新能源汽车,实现低碳出行
B. 用氯乙烯生产快餐盒,降低白色污染
C. 用地沟油制生物柴油,回收利用资源
D. 科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植物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有机化合物,是一种二酮类化合物。该物质在食品生产中主要用于肠类制品、罐头制品、酱卤制品等产品的着色。医学研究表明,姜黄素具有降血脂、抗肿瘤、消炎、抗氧化等作用。姜黄素的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已知信息:
①1molG最多能消耗Na、NaOH、NaH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mol、2mol、1mol。
②
③
(R1、R2、R3为烃基或氢原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B生成C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
(2)D与银氨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G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K的同分异构体中符合下列信息:
①含有苯环;②苯环上只有两个支链;③遇FeCl3溶液变色;④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符合上述条件的K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中有五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结构简式)。
乙酸正丁酯是医药合成的重要中间体,某同学在实验室中用乙酸和正丁醇来制取,实验操作如下:
Ⅰ.将混合液(18.5 mL正丁醇和13.4 mL过量乙酸,0.4 mL浓硫酸)置于仪器A中并放入适量沸石(见图I,沸石及加热装置等略去),然后加热回流约20分钟。
Ⅱ.将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如下处理:①用水洗涤,②用试剂X干燥,③用10% Na2CO3溶液洗涤。
Ⅲ.将所得到的乙酸正丁酯粗品转入蒸馏烧瓶中进行蒸馏,最后得到17.1 g乙酸正丁酯。

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化合物 | 相对分子质量 | 密度/(g·mL-1) | 沸点/℃ | 溶解度(g)/(100 g水) |
正丁醇 | 74 | 0.80 | 118.0 | 9 |
乙酸 | 60 | 1.045 | 118.1 | 互溶 |
乙酸正丁酯 | 116 | 0.882 | 126.1 | 0.7 |
(1)使用分水器(实验中可分离出水)能提高酯的产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步骤Ⅱ中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填序号),试剂X不能选用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无水硫酸镁 b.新制生石灰 c.无水硫酸钠
(3)步骤Ⅲ(部分装置如图Ⅱ所示)。
①当仪器连接好后,a.向相应的冷凝管中通冷凝水;b.加热蒸馏烧瓶,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填“先a后b”或“先b后a”)
②温度计水银球所处的位置不同,会影响馏出物的组成,当温度计水银球分别位于图Ⅱ中的________(填“a”“b”“c”或“d”)点时会导致收集到的产品中混有较多的低沸点杂质。
(4)该实验乙酸正丁酯的产率是___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烷烃A在同温、同压下蒸气的密度是H2的36倍,其分子式为___________。
(2)写出天然橡胶单体(2-甲基-1,3-丁二烯)的结构简式_________。
(3)立方烷
的一氯代物有_________种,它的六氯代物有_________种。
(4)下列物质的沸点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___________。
①CH3(CH2)2CH3 ②CH3(CH2)3CH3 ③ (CH3)3CH ④ (CH3)2CHCH2CH3
A.②④①③ B. ④②①③ C.④③②① D.②④③①
(5)下列选项中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_;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同种物质的是_____________。
①H2O和D2O ②1H、2H、3H
③
④
⑤
⑥戊烯和环戊烷 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