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通过实验、观察、类比、推理等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反应的推...

通过实验、观察、类比、推理等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反应的推断或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实验现象

推断或解释

A

燃烧的钠粒放入CO2

燃烧且有白色和黑色颗粒产生

黑色颗粒是炭,白色颗粒可能是Na2CO3

B

NH3通入到AgNO3溶液中

先有沉淀后消失

AgOH 具有两性

C

乙醇蒸气通过灼热的Fe2O3 固体

红色固体变黑色,且有刺激性气味

乙醇还原Fe2O3一定生成Fe 和乙醛

D

灼热的木炭放入浓硝酸中

放出红棕色气体

一定是木炭与浓硝酸反应生  NO2 呈红棕色

 

 

A. A    B. B    C. C    D. D

 

A 【解析】A、燃烧的钠粒放入CO2中 ,燃烧且有白色和黑色颗粒产生,黑色颗粒是炭,白色颗粒可能是Na2CO3,反应方程式为4Na+3 CO2= 2Na2CO3+C,选项A正确;B、AgNO3溶液中滴加氨水至过量,先有沉淀后溶解是因为AgOH与氨水发生了络合反应,AgOH不是两性氢氧化物,选项B错误;C、乙醇一定被氧化为乙醛,但生成的黑色固体除铁外还可能是四氧化三铁或氧化亚铁,选项C错误;D、灼热的木炭放入浓硝酸中,放出红棕色气体,也可能是受热浓硝酸分解生成二氧化氮或是浓硝酸被木炭还原生成的一氧化氮遇空气中的氧气变为红棕色的二氧化氮,选项D错误。答案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 L二氯甲烷的分子数约为NA

B. 在常温常压下,2.24LSO2O2混合气体中所含氧原子数为0.2NA

C. 17.6 g丙烷中所含的共价键为4NA

D. 将标况下11.2LCl2通入水中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5NA

 

查看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下列各文献中所记载的古代化学研究过程或成果不涉及分离提纯操作的是(   )

A. 《本草纲目》“(烧酒) 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盛露滴。”

B. 《齐民要术》“凡酿酒失所味者,或初好后动未压者,皆宜廻作醋。”

C. 《开宝本草》“(消石) 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

D. 《天工开物》“草木之实,其中蕴藏膏液,而不能自流,假媒水火,凭藉木石,而后倾注而出焉。”

 

查看答案

格氏试剂RMgX由Mg和卤代烃RX在干燥下的乙醚中反应制得,广泛用于复杂有机物的合。下图是著名香料()的合成路线。

(1)写出反应Ⅰ的反应条件____,反应Ⅱ的反应类型为____,化合物C的名称是____

(2)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  E____ ,  F____。 

(3)写出苯 → C的化学方程式:____

(4)A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苯环上有两种化学环境氢的同分异构体(含-MgBr结构)有____种。

(5)设计原料()合成产物()的合成路线:____

 

查看答案

铜、磷及其化合物是非常重要的物质。

(1)Cu的电子排布式____

(2)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KCN,生成配合物[Cu(CN)4]2-。[Cu(CN)4]2-的配体为____,[Cu(CN)4]2-中C的杂化方式为____,则1个[Cu(CN)4]2-中含有的σ键的数目为____个;

(3)锂—磷酸氧铜电池正极的活性物质是Cu4O(PO4)2,不溶于水,可通过Na3PO4、CuSO4和NH3·H2O反应制取。制取Cu4O(PO4)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4)PCl5中P-Cl键长有198pm和206pm两种。PCl5是非极性分子,可作为导电熔体,其原理为PCl5电离为一个阴离子和一个阳离子,其中阴离子为正八面体,阳离子为正四面体,写出一种阳离子的等电子体的化学式____,PCl5的立体构型为____

(5)金属铜属于面心立方晶体,铜的密度为ag·cm3,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则铜的配位数____,铜的金属半径为___pm。

 

查看答案

生石灰是常用的建筑材料,常采用煅烧石灰石来制取。体积为1L的真空密闭容器中加入0.5moL碳酸钙,发生的反应CaCO3(s)CaO(s)+CO2(g)△H ,测得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温度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图A表示CO2的平衡浓度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曲线

图B表示不同温度下反应经过相同时间时CO2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曲线

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CaCO3(s)CaO(s)+CO2(g) △H ____ 0(填>,<或=)。

(2)在T5℃下,维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向上述平衡体系再充入0.5moL氮气,则最后的平衡时容器中的碳酸钙质量为____克;若在T5℃下,维持温度和总压强不变,向原平衡体系再充入0.5moL氮气,则容器中最后残留的碳酸钙质量为____克。

(3)请说明随着温度升高,曲线B向曲线A逼近的原因____

(4)以CaO为吸收体,将生物材质(以C计)与水蒸气反应制取H2

相关主要反应如下:

I. C(s) + H2O(g)CO(g) + H2(g) △H = + 131. 6 kJ·mol-1

II. CO(g) + H2O(g)CO2(g) + H2(g) △H = -43 kJ·mol-1

III. CaO(s)+CO2(g)CaCO3(s)    H = -178. 3 kJ·mol-1

①计算反应Ⅳ C(s) + 2H2O(g) + CaO(s)CaCO3(s) + 2H2 (g)的△H =____kJ·mol-1

K1K2K3分别为反应I、II、III的平衡常数,则反应Ⅳ的平衡常数K=____

(用含K1K2K3的式子表示)。

②对于可逆反应 C(s)+2H2O(g)+CaO(s)CaCO3(s) + 2H2(g),采取以下措施可以提高H2产率的是____。(填字母编号)

A. 适当的降低体系的温度                  B. 压缩容器的体积

C. 用镧镍合金(LaNi5)吸收氢气            D. 增加CaO的量

(5)将碳酸钙固体与CO2饱和水溶液充分接触,某温度下CO2饱和水溶液中H2CO3的浓度0.03moL·L-1,水的pH约等于6,这种情况下钙离子最大浓度为____moL·L-1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CaCO3的KSP=2.8×10-9,碳酸K1=4.3×10-7  K2=4.7×10-11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