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一定温度下(T2>T1),在3个体积均为2.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2NO(g)...

一定温度下(T2>T1),在3个体积均为2.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2NO(g)+Cl2(g)= 2ClNO(g) (正反应放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容器

温度/

(℃)

物质的起始浓度/mol·L-1

物质的平衡浓度/ mol·L-1

c(NO)

c(Cl2)

C(ClNO).v

C(ClNO)

T1

0.20

0.10

0

0.04

T2

.020

0.10

0.20

cl

T3

0

0

0.20

C2

 

 

A. 达到平衡时,容器Ⅰ与容器Ⅱ中的总压强之比为1:2

B. 达到平衡时,容器Ⅲ中ClNO的转化率小于80%

C. 达到平衡时,容器Ⅱ中c(ClNO)/C(NO)比容器Ⅰ中的大

D. 若温度为T1,起始时向同体积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NO(g).、0.2mo1Cl2(g)和0.20molClNO(g),则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C 【解析】A. 容器II相当于是0.4mol/LNO与0.2mol/L氯气开始建立平衡,正反应体积减小,相当于容器I增大了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因此达到平衡时,容器I与容器II中的总压强之比为大于1:2,选项A错误;B. 容器III相当于是0.2mol/LNO与0.1mol/L氯气开始建立平衡,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因此达到平衡时,容器III中NO的转化率小于容器I中NO的转化率(20%),所以达到平衡时,容器III中ClNO的转化率大于80%,选项B错误;C. 容器II相当于是0.4mol/LNO与0.2mol/L氯气开始建立平衡,正反应体积减小,相当于容器I增大了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因此达到平衡时,容器II中c(ClNO(/c(NO)比容器I中的大,选项C正确;D. 根据容器I中数据可知该温度下平衡常数为,若温度为Tl,起始时向同体积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20 mol NO(g)、0.2 mol Cl2(g)和0.20 mol ClNO(g),则浓度熵为=5>K=0.78,所以该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选项D错误,答案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柠檬酸(HR 表示)是一种高效除垢剂,现用一定浓度的柠檬酸溶液去除水垢,溶液中H3R、H2R-、HR2-、R3-的含量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3R的第二步电离常数Ka2(H3R)的数量级为10-4

B. pH=6,c(R3-)=c(HR2-)>c(H+)>c(OH-)

C. Na2HR溶液中HR2-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D. pH=4,c(H+)=c(H2R-)+2c(HR2-)+c(OH-)

 

查看答案

XYZMW为五种短周期元素,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周期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Z可形成XZ2分子;YM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6 g·L1W的质子数是XYZM四种元素质子数之和的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W>Z>Y>X>M

B. 常见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Z

C. 1 mol WM溶于足量水中完全反应,共转移2 mol电子

D. XYZM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查看答案

某抗癌药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能发生取代、氧化、加聚反应

B. 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C. 与苯甲酸苯甲酯属同系物

D. 水解生成酸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3种

 

查看答案

如图是实验室进行二氧化硫制备与性质实验的组合装置,部分固定装置未画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关闭 K2,打开 K1,滴加硫酸,则装置 B 中每消耗 1molNa2O2,转移电子数为NA

B. 关闭 K1,打开 K2,试剂 X 是酸性 KMnO4 FeCl3 溶液,均可证明 SO2 有还原性

C. 为防止环境污染,装置CE中的试剂均取用饱和的石灰水

D. 实验过程中体现了硫酸的酸性、吸水性、难挥发性、强氧化性

 

查看答案

阿伏加德罗常数值用NA表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0.5 mol由F2与Ar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质子总数为9NA

B. 标准状况下,足量Na2O2与5.6 L CO2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25NA

C. 71g Cl2通入水中,HClO、ClO-、Cl-三种微粒数目之和为2NA

D. 常温下,1.5 L 1.0 mol • L-1 CuSO4溶液中阳离子数目大于1.5NA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