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解释或结论都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解释或结论都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测定等浓度的Na2CO3和Na2SO3溶液的pH

Na2CO3溶液的pH较大

非金属性C<S

B

向盛有2ml 0.1mol/L 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一定量0.1mol/L NaCl溶液,再向其中滴加一定量

0.1mol/L KI溶液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又产生黄色沉淀

Ksp(AgCl)> Ksp(AgI)

C

室温下,取相同大小、形状和质量的Cu粒分别投入0.1mol/L的稀硝酸和10.0mol/L的浓硝酸中

Cu粒与浓硝酸反应比与稀硝酸反应剧烈

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D

用石墨做电极电解Mg(NO3)2、Cu(NO3)2的混合溶液

阴极上先析出铜

金属活动性:Mg>Cu

 

 

D 【解析】 试题分析:A、测定等浓度的Na2CO3和Na2SO3溶液的pH,前者大于后者,说明碳酸酸性小于亚硫酸,因为亚硫酸不是S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所以不能据此判断C、S元素非金属性强弱,A错误;B、反应中硝酸银过量,再滴加碘化钾溶液一定产生碘化银沉淀,不能比较二者的溶度积常数,B错误;C、稀硝酸与浓硝酸反应的生成物不同,不能比较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错误;D、阴极上铜离子放电析出铜,说明铜离子的氧化性强于镁离子,金属性镁强于铜,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Ksp(AgCl)=1.56×10﹣10,Ksp(AgBr)=7.7×10﹣13,Ksp(Ag2CrO4)=9.0×1012.某溶液中含有Cl、Br和CrO42﹣浓度均为0.010mol·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mol·L﹣1的AgNO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A.Cl、Br、CrO42﹣    B.CrO42﹣、Br、Cl     C.Br、Cl、CrO42﹣    D.Br、CrO42﹣、Cl

 

查看答案

2004年美国圣路易斯大学研制了一种新型的乙醇电池,它用磺酸类质子溶剂,在200 oC左右时供电,乙醇电池比甲醇电池效率高出32倍且更安全。电池总反应为:C2H5OH +3O2 =2CO2 +3H2O, 电池示意如右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极为电池的正极

B.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4H+ + O2 + 4e =2H2O

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b极沿导线经灯泡再到a极

D.电池工作时,1mol乙醇被氧化时就有12mol电子转移

 

查看答案

常温下,有下列四种溶液:

0.1 mol/L

NaOH溶液

pH = 11

NaOH溶液

0.1 mol/L CH3COOH溶液

pH = 3

CH3COOH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水电离出H+的浓度c(H+):①>③

B.将④加蒸馏水稀释至原来的100倍时,所得溶液的pH=5

C.①与③混合,若溶液pH=7,则体积:V(NaOH)>V(CH3COOH)

D.将②与④等体积混合,若溶液pH<7,各离子浓度的关系为:c(CH3COO)+c(OH)=c(Na+)+c(H+)

 

查看答案

S-诱抗素的分子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碳碳双键、羟基、羰基、羧基

B.含有苯环、羟基、羰基、羧基

C.含有羟基、羰基、羧基、酯基

D.含有碳碳双键、苯环、羟基、羰基

 

查看答案

某小组为研究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设计如图所示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X为碳棒,为减缓铁的腐蚀,开关K应置于N处

B.若X为碳棒,开关K置于M处,会加快铁的腐蚀

C.若X为锌,开关K置于M处,就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若X为锌,开关K置于N处,铁电极发生的反应为Fe-2e- =Fe3+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