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Ⅰ、前20号主族元素A、B、C、D、E、F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核最外层...

、前20号主族元素ABCDEF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核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A的原子半径为自然界最小,BF为同一主族,E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F原子的最外层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CD可以形成两种常见化合物。试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CF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          

2ACD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C2A4D2中一定含有                (离子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

3)由DEF形成的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元素离子符号表示)

4)元素B的性质与元素E的性质很相似,试写出以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B的氧化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现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A分别与BCD结合生成甲、乙、丙三种化合物,且甲、乙、丙三分子均为10电子粒子,CD结合生成化合物丁。有关元素的单质和甲、乙、丙、丁四种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根据以上条件可以确定ABCD四种元素中的三种元素。不能被确定的第四种元素是________(填写A B C D中的一种)

2)依据下列条件可以进一步确定上述第四种元素:甲与丙以及乙与丙均能够发生反应 甲、丙都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据此,写出C+丙―→乙+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Ⅰ、(1)(2)极性共价键 (3)Ca2+﹥O2-﹥Al3+(4)BeO+2OH-=BeO22-+H2O Ⅱ、(1)D (2)4NH3+5O24NO+6H2O 【解析】试题分析:Ⅰ、前20号主族元素A、B、C、D、E、F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核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A的原子半径为自然界最小,A是H。B、F为同一主族,E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则E是Al。F原子的最外层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原子序数大于Al,则F是Ca,则B是Be。C、D可以形成两种常见化合物,且C和D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1-2-3-2=10,所以C是C,D是O。 (1)C与F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碳化钙,电子式为。 (2)A、C、D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C2A4D2是乙酸或甲酸甲酯,一定含有极性共价键。 (3)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则由D、E、F形成的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a2+﹥O2-﹥Al3+。 (4)根据氧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可知B的氧化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BeO+2OH-=BeO22-+H2O。 Ⅱ、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A分别与B、C、D结合生成甲、乙、丙三种化合物,且甲、乙、丙3分子中含相同数目的电子数,C、D结合生成化合物丁。乙和B单质反应生成C单质和化合物甲,反应是置换反应,因为甲、乙、丙所含电子数相同,均均是10电子分子,则可初步确定A是氢元素,考虑到B可置换C,可初步确定B是氟元素,C是氧元素,所以,D应该是碳元素或氮元素。甲是HF,乙是H2O,丙是NH3或CH4,丁是NO或CO2; (1)依据分析可知,D元素不能确定; (3)分析可知A是H元素,B是F元素,C是O元素,D是N或C元素,甲是HF,乙是H2O,丙是NH3或CH4,丁是NO或CO2;①甲与丙以及乙与丙均能够发生反应,②甲、丙都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判断甲为HF,乙为H2O,丙为NH3,丁为NO;则C+丙→乙+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元素推断、元素周期律的应用以及无机框图题推断 【名师点晴】准确判断出元素是解答的关键,难点是无机框图题判断。注意化学推断题是一类综合性较强的试题,如元素及化合物性质和社会生活,环境保护,化学计算等知识。它不仅可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方法。解框图题的方法:最关键的是寻找“突破口”,“突破口”就是抓“特”字,例如特殊颜色、特殊状态、特殊气味、特殊反应、特殊现象、特殊制法、特殊用途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我国《可再生能源法》倡导资源的高效转化及循环利用。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回收废旧电池,其主要目的是回收其中的金属

B.大力发展煤的气化及液化技术

C.用聚乙烯塑料代替聚乳酸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D.加快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开采和使用

E.以CO2为原料生产可降解塑料

F.将秸秆进行加工转化为乙醇燃料

(2)用惰性电极分别电解下列各物质的水溶液一段时间后,向剩余溶液中加入适量水能使溶液恢复到电解前浓度的是

A.NaCl        B.H2SO4       C.CuCl2        D.AgNO3

(3)Mg-H2O2电池可用于驱动无人驾驶的潜航器。该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示意图如下。该电池工作时,石墨电极附近溶液的pH              (填增大、减小、不变)

(4)一定条件下,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放出热量为Q kJ,经测定完全吸收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需消耗5 mol·L-1的KOH溶液100 mL,且恰好生成正盐。则此条件下反应:C4H10(g)+O2(g)=4CO2(g)+5H2O(l)的ΔH           

(5)氯碱工业是高耗能产业,一种将电解池与燃料电池相结合的新工艺可以节能30%以上。在这种工艺设计中,相关物料的传输与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甲、乙、丙、丁均为石墨电极。

①若装置中通过0.5 mol e,则理论上甲电极生成X气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L(标准状况下)

②图中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a﹪、b﹪、c﹪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一定条件下,在水溶液中1molCl-,ClOx(x=1,2,3,4)的能量(kJ)相对大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e是ClO3-

B.b→a+c反应的活化能为60kJ•mol-1

C.a,b,c,d,e中c最稳定

D.b→a+d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ClO-(aq)=ClO3-(aq)+2Cl-(aq)△H=-116kJ•mol-1

 

查看答案

肼(N2H4)是一种可用于火箭或原电池的燃料。已知:

N2(g)+2O2(g)=2NO2(g) ΔH=+67.7 kJ·mol-1

N2H4(g)+O2(g)=N2(g)+2H2O(g) ΔH=-534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B.2N2H4(g)+2NO2(g)=3N2(g)+4H2O(g) ΔH=-1 000.3 kJ·mol-1

C.铂作电极,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由反应②设计的燃料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N2H4-4e+4OH=N2+4H2O

D.铂作电极,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由反应②设计的燃料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KOH溶液的pH将增大

 

查看答案

图甲是CO2电催化还原为碳氢化合物(CxHy)的工作原理示意图,用某钾盐水溶液做电解液;图乙是用H2还原CO2制备甲醇的工作原理示意图,用硫酸为电解质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中铜片作阴极,K+向铜片电极移动

B.甲中若CxHy为C2H4,则生成1mol C2H4的同时生成3mol O2

C.乙中H2SO4的作用是增强溶液的导电性

D.乙中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O2+5e-+6H+═CH3OH+H2O

 

查看答案

500 mL Na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c(NO3)=0.3 mol·L-1,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此溶液,当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1.12 L气体(标准状况),假定电解后溶液体积仍为500 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混合溶液中c(Na)=0.2 mol·L-1

B.电解后溶液中c(H)=0.2 mol·L-1

C.上述电解过程中共转移0.4 mol电子

D.电解后得到的Cu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