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温度下,X 与 Y 发生反应:X(aq)+m Y(aq)  n Z(aq),下图为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时,X、Y、Z 三种物质的平衡浓度。甲为1L溶液中 X与Y按起始物质的量比 5:7 混合,使反应达到平衡。乙和丙是将甲溶液按不同比例稀释后,使反应重新达到平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n Z(aq),下图为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时,X、Y、Z 三种物质的平衡浓度。甲为1L溶液中 X与Y按起始物质的量比 5:7 混合,使反应达到平衡。乙和丙是将甲溶液按不同比例稀释后,使反应重新达到平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m :n = 3 :2 B.K = 8
C. D.起始物质的量n(X)=1mol
       D.起始物质的量n(X)=1mol
下列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A.在常温下,向0.01mol∙L-1的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中性:
c(Na+)>c(SO42-)>c(NH4+)>c(OH-)=c(H+)
B.25℃时,在0.1mol∙L-1的NaHSO4溶液中,c(H+)=c(OH-)+c(SO42-)
C.浓度均为0.1mol∙L-1的HF溶液和KF溶液等体积混合:c(F-)+c(HF)=0.2mol/L
D.均为0.1mol∙L-1的Na2S溶液和NaHS溶液等体积混合:2c(Na+)=3c(HS—)+3c(H2S)+3c(S2-)
常温下,将体积均为10mL,pH均为11的 NaOH和CH3COONa溶液加水稀释,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I 和 II 溶液中,离子种类数相同
B.a 点处,I 溶液的浓度为 10-3 mol∙L-1
C.a 点处,I、II 对水的电离平衡影响相同
D.b 处的 I、II 溶液分别与盐酸反应,I 消耗 HCl 物质的量比 II 多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 | 实验目的 | 
| A.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Na和 Na2S溶液pH | 比较CH3COOH和H2S的酸性强弱 | 
| B.  | 测定盐酸的浓度 | 
| C.  | 测定中和热 | 
| D.先用酚酞,后用甲基橙作指示剂,用标准盐酸滴定0.1 mol/L的Na2CO3溶液 | 证明 CO32—水解分两步 | 
已知HF酸性比HCN的酸性强。现有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均相同的NaF和NaCN两种溶液,已知前者溶液中的离子数目为 n1,后者溶液中离子数目为 n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n1 > n2 B.n1 = n2 C.n2 > n1 D.c(F-) < c(CN-)
下列图示与对应叙述相符合的是

A.图I:反应N2+3H2 2NH3在恒温情况下,反应速率与压强的关系
2NH3在恒温情况下,反应速率与压强的关系
B.图Ⅱ:反应H2+I2 2HI达平衡后,升高温度时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
2HI达平衡后,升高温度时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
C.图III:反应CO2(g)+H2(g) CO(g)+H2O(g)ΔH>0,水蒸气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CO(g)+H2O(g)ΔH>0,水蒸气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D.图IV:反应2SO2+O2 2SO3达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各成分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
2SO3达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各成分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