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级钴的氧化物用于半导体工业和电子陶瓷等领域,是一种纯度很高的氧化物。其工业制取流程如下:
(1)实验室过滤所需的仪器有铁架台、铁圈、烧杯、 和漏斗。
(2)滤渣A的成分除过量的Co3(PO4)3和Fe(OH)3外还有 (填化学式),加入CO3(PO4)2的目的是 。
(3)Co与稀硝酸反应生成 Co2+的离子方程式为: 。
(4)滤渣B经过反复洗涤、干燥后,进行灼烧,其热重分析图如下: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AB段: ;
②BC段 。
无水氯化亚铁用于制造铁系催化剂、印染的媒染剂和染料还原剂,还可用于冶金、医药、照相等行业。一实验小组模仿工业方法制取氯化亚铁,设计装置如下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可知:
①在持续高温500℃时,铁与纯净、干燥Cl2反应可生成FeCl2,在温度较低时可生成FeCl3;
②FeCl3熔沸点低,易升华。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相关的问题
(1)abc仪器组合成制取氯气的装置,反应无需加热,请写出a容器内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d、e盛装的药品分别是 和 ,f、g的作用是 。
(3)反应器为硬质玻璃管,纯净铁粉与氯气在500℃左右反应。
①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②实验操作顺序是:组装仪器、 、装入药品、 、 、停止加热、关闭c的活塞。
(4)实验小组记录的实验现象如下:
| 观察到的部分现象 |
第一次实验 | 反应器中有白雾、红色固体、g瓶有白雾和黄绿色气体 |
第二次实验 | 反应器中有绿色晶体,g瓶有红棕色的烟和黄绿色气体 |
第三次实验 | 反应器中有绿色晶体,g瓶有黄绿色气体 |
①第一次实验,发现e瓶没有盛装任何药品,所以得到红色固体,其原因是 。
②第二次实验,g瓶有红棕色的烟,其原因是 。
(5)第三次实验得到的固体,最可能含有微量杂质是 ,如果需要配制约2~3mol/L的染料还原剂溶液,则无需除去,理由是 。
分析下表中各项的排布规律,有机物X是按此规律排布的第19项,下列有关X的组成、性质的说法中肯定错误的是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CH4 | CH2O | CH2O2 | CH4O | C2H6 | C2H4O | C2H4O2 | C2H6O |
①是戊酸;②是戊醇;③是丁酸甲酯;④在稀硫酸中易变质;⑤一定能与钠反应
A.②⑤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⑤
已知一定温度下,有下列难溶电解质的相关数据
物质 | Fe(OH)2 | Cu(OH)2 | Fe(OH)3 |
KSP/250C | 8.0×10-16 | 2.2×10-20 | 4.0×10-38 |
完全沉淀时的pH范围 | ≥9.6 | ≥6.4 | 3~4 |
对含等物质的量的CuSO4、FeSO4、Fe2(SO4)3的混合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向该混合溶液中加过量铁粉,能观察到红色固体析出
B.向该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最先看到红褐色沉淀
C.该混合溶液中c(SO42-):[c(Cu2+)+ c(Fe2+)+ c(Fe3+)]>5∶4
D.向该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氯水,并调pH至3~4后过滤,能得到纯净的CuSO4溶液
下列实验的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操作 | 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A | 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稀H2SO4 | 溶液颜色基本不变 | Fe(NO3)2与H2SO4不反应 |
B | 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 | 溶液变浑浊 | 析出了NaHCO3晶体 |
C | 将Al2(SO4)3溶液蒸干 | 有白色固体生成 | Al3++3H2O |
D | 将Na放入CuSO4溶液中 | 有红色固体析出 | 2Na+Cu2+=Cu+2Na+ |
我国科研人员以传统中药为原料先制得化合物I,再转化为具有抗癌抑菌活性的化合物Ⅱ,有关转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合物I分子式为C19H24O5
B.化合物I 和Ⅱ均能与酸性KMnO4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
C.化合物Ⅱ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消去及加成反应
D.检验化合物Ⅱ中是否含化合物I可用Br2的CCl4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