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富士康制造了全球约40 %的消费性电子产品(包括...

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富士康制造了全球约40 %的消费性电子产品(包括组装世界众多品牌的电脑和手机等)。其员工总人数已经接近120 万人, 其中中国内地员工超过100 万人。预计未来五到七年将有百万机器人大军上岗,实现“机器人代工”远景。富士康科技2012 年5月10日在上海浦东举行中国大陆总部动土仪式,这个总部是富士康在中国大陆的营运中心、研发中心和电子商务中心。

材料二  1974年鸿海集团在台湾设立;1985 年富士康品牌创立;1988年, 富士康龙华基地在深圳建立;2010年8 月, 富士康下属的苹果手机最大的组装生产企业率先入驻郑州。

1)分析富士康部分生产能力从深圳转移到郑州对两市发展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

2)分析实现机器人代工对富士康职工的影响。

 

(1)对深圳市:减少土地占用;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对郑州市:增加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 (2)对职工:劳动力数量需求锐减;就业机会减少,会造成大量工人失业;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留任员工工资待遇提高。危险性岗位由机器人代替保障员工安全。 【解析】 本题考查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 (1)产业转移首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转出后,减少深圳市土地占用,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产业转入,有利于郑州市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 (2)实现“机器人代工”,机器人劳动效率更高,故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就业机会减少,会造成大量工人失业。机器人的操作有一定的技术要求,故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 劳动力个人工资增加。机器人没有生命,故危险性岗位由机器人代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丝绸之路”(见下图)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见下图)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也是欧亚大陆桥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已于2014年底全线贯通,促进形成兰新通道内新的大能力铁路干线,有利于实现新疆地区与内地的快速客运连接,同时使已有兰新铁路货运运能得到释放。

材料二:牧民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转移草场放牧,称为转场。在新疆天山地区,牧民们转场时,带着帐篷和生活用品长途跋涉,沿着世世代代踩踏出来的牧道,将牲畜赶往不同海拔的牧场,逐水草而居。下图为新疆菜山地转场线路示意图。

1)简析从“丝绸之路”到“亚欧陆桥”交通运输方式转变的原因。

2)材料二中,甲,乙、丙、丁四处表示四季牧场,属于春季牧场是哪一处?近年来很多牧民在山麓地带定居放牧,与之比较,山地转场放牧的优缺点是什么?

3)河西走廊号称“新能源走廊”,请说出该地一种可开发的新能源并陈述理由。

 

查看答案

    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它可以有效地反映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叶面积大小、植被冠层结构、植被健康状况及其环境效应。下图为我国30°N 附近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其中数值均为 27.5°N—32.5°N 纬度范围内数据的平均)及海拔、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

1.图中①②③④曲线依次为

A. 叶面积指数、年平均气温、海拔、年降水量

B. 年降水量、叶面积指数、海拔、年平均气温

C. 叶面积指数、海拔、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

D. 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叶面积指数、海拔

2.据图分析,造成我国110°E以东、以西植被叶面积指数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 土壤 B. 降水 C. 冰川 D. 海拔

 

查看答案

兰州市和拉萨市同位于河谷地带,读两城市地形图(下图,大体图中颜色越深地势越高),完成下题。

1.如图中abcd四条曲线表示兰州和拉萨两市的气温和降水变化,其中表示

兰州市气温和降水的曲线为

A. ac B. bc C. bd D. ad

2.作为西北工业重镇,兰州的空气质量一直令人担扰,而拉萨却一直以空气质量优良

著称,对其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兰州空气质量差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有地形、气象条件等

B. 拉萨空气质量好的原因有地形、气象及废气排放少等因素

C. 兰州空气质量比拉萨差的重要原因是位于内陆,降水少,风力强,风沙多

D. 拉萨空气质量比兰州好的重要原因为人口稀少,生态环境较为原始

 

查看答案

垄膜沟植是指在田间起垄开沟,垄上覆盖塑料膜。下图是某地垄膜沟植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垄膜沟植最主要改善的是    (  )

A. 水分 B. 地形 C. 热量 D. 土壤

2.该地最可能位于    (  )

A. 江西 B. 山东 C. 吉林 D. 甘肃

 

查看答案

    玛纳斯绿洲是新疆最大的绿洲农耕区和国内第四大灌溉农业区,在玛纳斯河冲积扇边缘有一条狭长的泉水溢出带,有“千泉”之称。人们以这里湿地中的湖泊或洼地为库址,修建多个水库,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湿地水库群,它上接大河、下通灌区。如图为玛纳斯冲积扇及玛纳斯河流域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冲积扇边缘“千泉”的直接补给水源是(  )

A. 高山冰雪融水 B. 玛纳斯河水

C. 大气降水 D. 地下水

2.该地的泉水具有“天旱年水不少,多雨年水不多”的特点,直接反映了(  )

A. 湿地水库群的调节作用 B. 泉水流量年际变化小

C. 天山冰雪融水补给稳定 D. 流域内气温年较差小

3.湿地水库群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体现在(  )

A. 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减少旱涝灾害

B. 保护生物多样性

C. 温差变小,湿度增大,降水增多

D. 减轻土地荒漠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