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为沿45°S某地理要素的分布,其中①④两处为海洋,②③处为陆地,80°,60...

下图为沿45°S某地理要素的分布,其中①④两处为海洋,②③处为陆地,80°,60°为经度.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①④所处海洋的判断,正确的是

A. ①属于印度洋,④属于大西洋    B. ①属于太平洋,④属于大西洋

C. ①属于大西洋,④属于印度洋    D. ①属于大西洋,④属于太平洋

2.②③之间的地形单元是由

A.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而成

B. 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而成

C.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而成

D.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而成

3.影响图示地区降水量产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海陆分布    B. 洋流    C. 大气环流    D. 地形

4.关于②③两地的判断,叙述正确的是

A. ②处沿海为地中海气候

B. ③处沿海为温带季风气候

C. ③处的地表景观属于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D. ③区域深居内陆,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1. B 2. B 3. D 4. C 【解析】 1.根据图示信息,图示经度为西经度 ,则该区域位于南美洲,①属于太平洋,④属于大西洋,据此选B。 2.结合图示信息可知,②③之间的地形单元是安第斯山脉,纬度在45°S附近,则该山段是由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而成,据此分析选B。 3.图示地区位于西风带,山地西侧为迎风坡,降水多,山地东侧为背风坡,降水少,这种降水量产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地形,选D。 4.图示为45°S的南美洲西海岸地区,②处沿海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③处沿海为温带大陆气候;③处的地表景观是因为处于背风坡降水少形成的荒漠景观,属于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③区域处于西风背风坡,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据此分析选C。 非地带性现象 形成原因 按理想状态的地带性分布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 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地峡的东侧等地的热带雨林景观 地处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南半球)或东北信风(北半球)的迎风坡,多地形雨;东部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热带稀树草原带 南美大陆30S-30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海洋水汽的东进;秘鲁寒流规模较大,对沿岸地区降温减湿作用明显 热带雨林带(北)、热带稀树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 南美大陆南段东岸形成的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荒漠)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的深人(地处西风气流的背风坡) 温带草原带(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 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南半球相应纬度带是海洋,没有陆地分布 亚寒带针叶林带(较低纬度)、苔原带(较高纬度) 亚欧大陆东西岸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南北宽度不同,西窄东宽 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温高;东岸受千岛寒流影响,气温低 东西岸自然带南北宽度一样 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 温带荒漠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 50 m    B. 55 m    C. 60 m    D. 65 m

2.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读下面的四幅等高线图(单位:米,图幅相同),回答下列小题

1.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图表示的实地范围最大    B. ②图中的地区均为陆地

C. ③图等高距最小    D. ④图表示的内容最详细

2.四幅等高线图表示的区域中,坡度最陡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读下面四幅图,回答下面小

1.②地位于④地的方位是

A. 西北    B. 西南    C. 东南    D. 东北

2.四幅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经纬线方格,实地面积最大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2018年12月29~30日白天,贵州省迎来入冬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强的降雪天气,大部分地区普遍中到大雪,中部以东以及南局部地区(毕节东部、贵阳、遵义东部、铜仁、黔东南、黔南、安顺)可达暴雪,全省大部分最低气温降至-8~0℃,大部分地区出现道路结冰和积雪。

回答下面小题。

1.2018年12月30日,思南中学新校区迎来了搬迁以来的第一场大雪,影响本次天气过程的系统是

A.     B.     C.     D.

2.与此次天气造成影响无关的有

A. 部分高速公路被封闭    B. 极光现象

C. 城市用电、用气量增多    D. 病虫害减少,有利于来年农作物生长

3.政府相关部门在对此次受灾被困灾民开展营救行动时,所利用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有:① 遥感技术 ②全球定位系统  ③“数字地球”技术  ④地理信息系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北京时间2018年12月8日凌晨2时2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中国月球探测的新旅程。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我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不负众望,成功的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回答下面小题。

1.当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时,下列城市与北京属于同一日期的有

①新加坡(103°E,1°N )  ②堪培拉 (149°E,35°S) 

③科伦坡(80°E,9°N)    ④东京( 139°E,35°N)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在嫦娥四号探测器奔向月球到背面软着陆期间,有关下列现象说法可信的是

A. 思南昼短夜长,且昼在逐渐变短

B. 南极附近极夜范围缩小

C. 平壤比首尔昼要短,但正午太阳高度要高

D. 地球公转速度一直在加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