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甲的A、B、C、D 四日中,太阳光照情况如图乙的...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甲的A、B、C、D 四日中,太阳光照情况如图乙的是__________日(填字母),当图乙中 MPN 三地昼长相同且福州白昼将逐渐变长的是__ 日(填字母) ;当太阳直射点由 B 运行到 C 期间,地球公转速度将_____

(2)读图乙,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P 地地方时为_____点,M 地的太阳高度是_____

(3)福州市某学校(26°N)某同学对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如图),将热水器的

支架改造成活动形式。该生在安装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应朝向_____(南或北),在冬至日的正午,为了让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达到最好效果,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α为_____。一年中,活动支架影长最短的节气是_________

(4)当黄赤交角的数值变小时,地球上的五带中温带的范围会变_____(大或小),福州夏至的昼长会变_____(长或短)。

 

B A 先变慢再变快 (23°26′N ,30°W) 18 0° 南 49°26′ 夏至 变大 变短 【解析】 (1)图乙中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了极昼,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在图甲的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四日中,太阳光照情况如图乙的是B日,当图乙中MPN三地昼长相同时则说明是春秋二分,福州白昼将逐渐变长的是春分日;地球公转速度最快是1月初,公转速度最慢的是7月初,当太阳直射点由B运行到C期间,地球公转速度将先变慢后变快。 (2)图中任意两条相邻经线相差30°,直射点的经度是12时所在经度,图中对应30°W,直射的纬度是北回归线,故读图乙,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3°26′N ,30°W),P地地方时为18点,M地位于晨昏线上,依据晨昏线上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是0°,可知太阳高度是0°。 (3)26°N太阳正午都是从正南方向照射过来,故集热板应朝向南。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冬至日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α为49°26′,一年中,活动支架影长最短的节气说明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应是夏至日。 (4)当黄赤交角的数值变小时,说明热带和寒带的范围变小,地球上的五带中温带的范围会变大。黄赤交角变小,则说明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小,说明福州夏至的昼长会变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反映了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某地自然环境的变化。该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 整体性    B. 差异性

C. 稳定性    D. 复杂性

 

查看答案

2018 年 12 月 22 日,印度尼西亚由于火山喷发引发海啸,火山灰不断向空中喷涌。今年 9 月以来由于多次地震、火山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当火山喷发后,火山灰物质漂浮、沉降,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B.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C. 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2.印度尼西亚地震、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处于

①板块交界处        ②板块内部        ③消亡边界    ④生长边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下图中左图为某位驴友在云南喀斯特地貌区拍摄的“孤峰残丘油菜花”。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三类岩石和岩浆,①~⑥代表地质作用。

完成 下列各题。

1.图中“孤峰残丘”形成的地质作用先后次序是(    )

A. 岩浆喷出、地壳抬升、冰川侵蚀    B. 外力沉积、流水侵蚀、风力侵蚀

C. 外力沉积、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D. 地壳下沉、冰川沉积、岩浆侵入

2.该地的岩石类型及其地质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 甲    ②    B. 乙    ①    C. 丙    ③    D. 丁    ④

 

查看答案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 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1.海绵城市大量采用透水性路面可以使城市水循环中    (    )

A. 雨水下渗增强    B. 地表蒸发减弱

C. 地表径流增强    D. 地下径流减弱

2.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可以 (    )

①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    ②减轻城市交通拥堵压力

③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④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2018 年 3 月 24 日 20:30~21:30,全球 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7000 多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再次“熄灯一小时”,以参加全球性环保活动“地球一小时。”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地球一小时”活动主要针对哪种大气环境问题提出的 (    )

A. 酸雨蔓延    B. 全球气候变暖    C. 臭氧层破坏严重    D. 大气光污染

2.引起该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

①冰箱、空调的大量使用   

②人口过多,呼出大量 CO 2   

③气候的周期性波动

④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