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热岩是一种高温岩体,埋藏于地下3~10千米,温度在150℃以上。通过注入凉水,吸收岩体热量转化成蒸汽,再抽取到地表加以利用,可用于发电、供暖等。在综合分析地质条件后,2017年9月我国在青海省钻获236℃的高温干热岩体。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
1.岩石圈
A. 就是指地壳 B. 由岩石组成
C. 全球厚度均一 D. 包括软流层
2.干热岩位于
A. 地壳 B. 地幔 C. 地核 D. 软流层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秦时期创立、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它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它可以反映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可知,下面的时间段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的是
A. 春分→清明
B. 小暑→大暑
C. 霜降→立冬
D. 小寒→大寒
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的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但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10多秒的时间,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 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B. 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 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中国有“数九寒冬”的说法,具体计算方法是从冬至日算起,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下图 为“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公转轨道的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数九”期间,地球位于图中
A. A-B 段 B. B-C 段
C. C-D 段 D. D-A 段
2.“数九”期间,我国北方地区
A. 日落西北
B. 日出时间不断提前
C. 昼短夜长,昼长渐短
D. 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小
3.“数九”期间,长春外国语学校操场旗杆正午影子长度
A. 逐渐变长 B. 先变长后变短
C. 逐渐变短 D. 先变短后变长
为了让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刻与日出同步,兰州(103°53′E)春分日升旗的时刻应选在北京时间
A. 6点整 B. 6时49分44秒
C. 4时55分32秒 D. 7时4分28秒
下图为某条大河河口,该河位于哪个半球?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展,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
A. 北半球,甲岸
B. 南半球,乙岸
C. 北半球,乙岸
D. 南半球,甲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