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左图示意汉江流域局部地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报道2014年l2月12日...

左图示意汉江流域局部地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报道2014年l2月12日历时十多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从丹江口水库调水)一期工程正式通水,长江水正式进京。每年可向北京输送95亿立方米的水量,相当于l/6条黄河。

“石坎梯地”(右图)是汉江流域山区坡耕地整治所采用的一种模式。

(1)指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丹江口水库下游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2)汉江历史上是航运的“黄金水道”,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其航运地位开始衰

落。简析汉江航运地位衰落的原因。

(3)运用水循环相关知识,分析“石坎梯地”在保持水土方面所起的作用。

 

(1)减少洪涝灾害;河流下游流量减少,水质变差;下游湿地面积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 (2)汉江中下游流量减少、水位下降,通航能力下降;铁路、公路等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 (3)降低坡度,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量,流水侵蚀作用减弱。 【解析】 试题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通,丹江口水库下游流域水量减少,洪涝灾害减少。河流下游流量减少,水质变差。下游湿地面积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 (2)汉江中下游流量减少、水位下降,通航能力下降。铁路、公路等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加快了生活、生产的节奏。河运的速度慢,效率低,所以地位下降。 (3)“石坎梯地”的修建,降低了坡度,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增加下渗水量。减少地表径流量,流水侵蚀作用减弱。拦截坡地表面径流,使泥沙沉积,减少了水土流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连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经济带内有三条东西通道,欧亚大陆桥为主的北线、以石油天然气管道为主的中线、以跨国公路为主的南线三条线。

材料二 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遭遇地价飚升、劳动力成本上涨、制造业生产能力过剩、国内外市场低迷等问题的困扰。

材料三 下图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通道示意图

(1)简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两端气候差异以及对农业类型形成的影响。

(2)简述中亚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景观(环境)特点及主要形成原因。

(3)“经济带”中线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对中亚地区可持续发展有什么影响?

(4)结合材料二分析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2亿多人口用水困难,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材料二,丹江口水库多年平均可调出水量141.4亿立方米,枯水年也可调出水量约110亿立方米。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

(1)据材料分析修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原因。

(2)简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北方受水区域的有利影响。

(3)说明输水工程在北京和天津段采用涵管输水的原因。

 

查看答案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北京段正式通水。至此,困扰我国京津地区多年的缺水问题有望得到缓解。读南水北调工程的沿线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水北调工程分东线、中线和西线工程三部分。判断图示输水干线为南水北调工程哪部分的主体并说明判断理由。

(2)分析该输水干线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少的原因;判断此输水线路中可以自流输水的河段 (填字母)。

(3)为了使长江水过黄河,设计了B图方案,请指出这种方案的优缺点。

(4)据推算,到2030年,黄淮海平原年缺水量为400亿m3。通过中线和东线调水能否达到缺水量与补水量的平衡?对已经预测到的这种结果,除调水外还应实施哪些对策?

 

查看答案

(题文)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12日正式通水。工程从丹江口水库调水,沿京广铁路线西侧北上,全程自流,向河南、河北北京和天津供水,沿线20个大中城市及100多个县(市)受益。

(1)M为某省会城市,分析该市所在省份严重缺水的主要原因。

(2)N河为长江的重要支流,简述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对N河流域的有利影响。

 

查看答案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建设目标为2013年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通水。结合南水北调中线沿途地区分布图,回答以下题目。

1.图中既是中线调水路线穿越的省区,又是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主干道途径的省区是(  )

A.

B.

C.

D.

2.国家重点建设的下列工程与该区域关联不大的是(  )

A. 西电东送工程

B.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C. 溪洛渡工程

D. 西气东输一线工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