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蒙古国2010年国际人口迁移迁往国统计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目前蒙古...

读蒙古国2010年国际人口迁移迁往国统计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目前蒙古国人以学业和提高经济收入为主要目的人口迁往国家分别是    (  )

A. 美国、捷克    B. 中国、捷克

C. 中国、韩国    D. 俄罗斯、韩国

2.蒙古国国际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有    (  )

A. 加快蒙古国向知识型社会迈进步伐

B. 减少蒙古国的人口数量

C. 降低捷克、美国等国的环境压力

D. 缓解捷克、中国的劳动力不足问题

 

1.B 2.A 【解析】 1.读图,结合图例可知,蒙古国人以学习为目的迁往中国比例最高,以合同就业、自主就业两种就业为目的迁往捷克比例最高。故答案选B项。 2.蒙古国的国际人口迁移,主要以学习和就业为主,可以提高蒙古国民的素质,促使蒙古国向知识型社会迈进,A对。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人口迁移和自然增长决定的,B错。捷克、美国等国引进大量人口,会加大环境压力,C错。中国目前劳动力充足,D错。故答案选A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数以亿计的进城务工人员在春节返乡后,一部分人不再回到务工的远方都市,转而选择离家不远的务工地,这一现象称为务工潮倒吸现象。X2图为2008—2015年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数量及月均收入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显示2015年我国进城务工人员    (  )

A. 总人数已经超过了3亿

B. 本地务工人数超过外地务工人数

C. 外出务工人数约占61%

D. 月人均收入超过4000元

2.出现务工潮倒吸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内地    (  )

A. 交通条件改善,空气质量良好

B. 产业升级迅速,人力资源需求量大

C. 人口政策调整,生育放宽二胎

D. 各类城市发展,就业创业机会增多

3.影响进城务工人员收入水平的主要因素是    (  )

A. 劳动力市场供需    B. 能源价格的波动

C. 劳动力年龄结构    D. 产业结构的调整

 

查看答案

读全球人口增长及预测示意图,回答问题。

(1)目前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是什么?该变化会带来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

(2)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远小于非洲的,为什么新生人口数量却是非洲的两倍还多?

(3)指出目前世界上人口数量大、人口增长快的国家类型及其应采取的人口应对措施。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刘易斯拐点已经来临,我国的人口结构正在向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方向转变。进一步分析发现,我国这种不利的人口结构主要反映在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不断增加、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上。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由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达到的瓶颈状态。

材料二 婴儿潮指的是在某一时期,在特定地区,出生率大幅度提升的现象。曾被称为欧洲最拥挤国家之一的英国又因移民妈妈引发新一波婴儿潮。据统计,2012年,英格兰和威尔士一共有72.4万名新生儿,是1971年即上一波婴儿潮末期以来新生儿最多的一年。

(1)我国人口增长的刘易斯拐点的出现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是什么?如何才能解决我国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3)英国出现婴儿潮是否说明其人口增长模式发生了转变?为什么?

 

查看答案

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据此得出的人口承载力情况。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信息反映的三地人口容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 消费水平    B. 科技    C. 开放程度    D. 资源

2.造成青藏地区人口容量大(或小)的主要原因是    (  )

A. 地域广大,资源非常丰富    B. 地处内陆,交通异常不便

C. 气候高寒,生态极其脆弱    D. 常规能源开发,人口容量增加

 

查看答案

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可以将中国不同地区划分为快速增加、缓慢增加、缓慢降低和快速降低四个类型。其中人口密度快速增加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都市圈和青藏高原等地区。下图是2000~2010年不同因素对我国四类地区人口密度变化的影响程度对比。图中的系数绝对值越大,对人口密度的影响程度越大;系数为正时,影响因素与人口密度变化为正相关,反之,为负相关。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人口密度降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

A. 人口密集省份    B. 山地丘陵地区

C. 水源短缺地区    D. 经济落后省份

2.据图,可知长江三角洲地区(  )

A. 初始人口密度较低,环境承载力大

B. 医疗条件好,人口自然增长较快

C. 发达的经济掩盖了人口密度过大的劣势

D. 交通通达度高,是人口增加的主要“拉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