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据此得出的人口承载力情况。读下图,回答下列各...

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据此得出的人口承载力情况。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信息反映的三地人口容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 消费水平    B. 科技    C. 开放程度    D. 资源

2.造成青藏地区人口容量大(或小)的主要原因是    (  )

A. 地域广大,资源非常丰富    B. 地处内陆,交通异常不便

C. 气候高寒,生态极其脆弱    D. 常规能源开发,人口容量增加

 

1.D 2.C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图中各地区的可承载人口数与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是根据当地年生物量估算出来的,故其主要影响因素为资源。 2.青藏高原地域广大,资源非常丰富,但由于高寒的环境特征,生态极其脆弱,人类生存和利用资源困难,人口容量小。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开发,提高了该地区人口容量。故答案选C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可以将中国不同地区划分为快速增加、缓慢增加、缓慢降低和快速降低四个类型。其中人口密度快速增加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都市圈和青藏高原等地区。下图是2000~2010年不同因素对我国四类地区人口密度变化的影响程度对比。图中的系数绝对值越大,对人口密度的影响程度越大;系数为正时,影响因素与人口密度变化为正相关,反之,为负相关。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人口密度降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

A. 人口密集省份    B. 山地丘陵地区

C. 水源短缺地区    D. 经济落后省份

2.据图,可知长江三角洲地区(  )

A. 初始人口密度较低,环境承载力大

B. 医疗条件好,人口自然增长较快

C. 发达的经济掩盖了人口密度过大的劣势

D. 交通通达度高,是人口增加的主要“拉力”

 

查看答案

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国家实施了“全面二孩”政策,但是新增出生人口数量却相对有限。全面二孩政策的目标人群是指符合新政策生育二孩的育龄妇女。下图示意我国2016年全国全面二孩政策目标人群分布。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全面二孩政策的目标人群    (  )

A. 农村随年龄增加    B. 城镇随年龄减少

C. 40~50岁比重大    D. 农村少于城镇

2.该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现阶段的影响是    (  )

A. 青壮年负担减轻    B. 劳动力供应增多

C. 增加高校压力    D. 影响社会职业构成

3.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限制新增出生人口数量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目标人群( )

A. 妇女总数少    B. 年龄结构偏老

C. 文化水平高    D. 压力大、收入低

 

查看答案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人口条件。下图示意我国人口红利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中国人口红利最大年份约出现在    (  )

A. 1960年    B. 1994年    C. 2012年    D. 2048年

2.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  )

A. 社会保障体系压力变小    B. 劳动力数量快速增加

C. 青壮年负担加重    D. 人口出现负增长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国四个不同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按照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演变的一般规律,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为(  )

A. ①→③→④→②    B. ①→②→④→③

C. ④→①→②→③    D. ④→①→③→②

2.对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

A. 生育政策    B. 国内移民

C. 经济水平    D. 医疗条件

 

查看答案

读“我国某城市人口数量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反映出该城市(  )

①人口老龄化严重 ②人口素质低 ③劳动力不足 ④外来人口数量多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2.解决该市人口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

①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③严格限制外来务工人员进城 ④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面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