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假设每生产1吨钢要消耗1.5吨煤炭和1.5吨铁矿石,下图中甲、乙两地和乙、丙两地...

假设每生产1吨钢要消耗1.5吨煤炭和1.5吨铁矿石,下图中甲、乙两地和乙、丙两地相距都为10 km,甲、丙两地相距8 km。每吨煤炭、铁矿石和钢材的运费分别为0.2元/千米、0.12元/千米和0.35元/千米。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若甲地为钢铁的消费市场,则图中最适合建钢铁厂的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乙地和丙地之间

2.上题中钢铁厂选择在该地布局的理由是

A. 运费低、靠近河流,运输方便    B. 靠近铁矿、运费低

C. 靠近煤矿、运费低    D. 环境污染小

 

1. A 2. A 【解析】 1.结合题目信息,若甲地需1吨钢材,则将钢铁厂建在甲地,铁矿石的运费为1.5×0.12×10=1.8元;煤炭的运费为1.5×0.2×8=2.4元;总运费为4.2元。同理可以分别计算出钢铁厂建在乙、丙两地的运费。比较可知钢铁厂建在甲地的运费最低。乙地和丙地之间有丘陵不适宜建钢铁厂。故A正确。 2.结合上题分析,将钢铁厂布局在甲地总运费较低,且甲地靠近河流,水源充足,水运便利。 故A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示意工业集聚中的扩散。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集聚和分散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只有具备投入和产出关系的工业才能集聚

B. 只是为了协作,提高创新能力,工业越集聚、规模越大,效益越高

C. 一般来说,工业化前期、中期,区域工业多表现为分散,工业化后期,区域工业多表现为集聚

D. 工业分散是为了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并引发了工业的地域联系

2.若图中细箭头表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空间扩散,则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 政府的行政规划

B. 集聚区外围和周边地区比集聚核心区更具吸引力

C. 工业企业之间联系不紧密

D. 产业升级以及原有区位优势的降低

 

查看答案

   自20世纪60年代,甲国开始在邻近乙国边境的地区设立边境工业区,吸引乙国的企业来此投资建厂,并从乙国进口原料和零部件,加工、组装成品后再销往乙国。目前,这些边境工业区已发展成规模不等的工业中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甲国边境工业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 廉价劳动力    B. 交通运输    C. 研发能力    D. 环境质量

2.甲国吸引乙国企业投资建厂的优势条件是

A. 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    B. 技术水平高    C. 消费市场广阔    D. 资金雄厚

3.甲国边境①城镇吸引乙国硅谷某企业入驻,推测①城镇的主导产业最可能是

A. 航天工业    B. 电子工业    C. 精密仪表工业    D. 飞机制造工业

 

查看答案

下图示意工业生产的投入因素比重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分别和①、③吻合的工业部门最可能是

A. 制糖、钢铁    B. 纺织、石化工业    C. 服装、机械    D. 微电子、炼铝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类工业地域逐渐从分散走向集聚

B. ②类工业对劳动力数量要求逐渐提高

C. ③类工业在我国正逐渐从东部沿海转移到中西部

D. ④类工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和地区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高科技产品制造公司四个不同时期的区位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四个时期由早到晚的排序是(  )

A. ①③④②    B. ①③②④    C. ③①②④    D. ③①④②

2.与丙国相比,甲国(  )

A. 科技发达    B. 交通便利    C. 劳动力廉价    D. 原料丰富

3.该制造公司区位选择不断变化的最终目的是(  )

A. 加强国际合作    B. 降低运输费用

C. 获取高额利润    D. 靠近消费市场

 

查看答案

企业总是布局在有利润空间的地方,这一原理通过空间成本曲线和空间收入曲线来反映。下图示意某类企业收益性空间界限的区位模型(O代表市中心)。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当成本曲线由1变为2后,仍停留在AE区域的企业(     )

A. 因离市场近,开始盈利    B. 因政策扶持,开始盈利

C. 因地租上涨,出现亏损    D. 因交通不便,出现亏损

2.该类企业的最佳区位是(     )

A. A点    B. E点    C. D点    D. F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