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

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表1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降水序号

降水历时(天)

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

1

2

53.0

无明显洪峰

2

4

80.3

无明显洪峰

3

5

100.1

无明显洪峰

4

2

73.2

无明显洪峰

5

2

90.7

洪峰流量346m3/s

6

2

54.4

洪峰流量1750m3/s

 

 

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 减小降水变率    B. 减少河水含沙量    C. 增加降水量    D. 加大河流径流量

2.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A. 河床    B. 沟谷    C. 裸露坡面    D. 植被覆盖坡面

 

1.B 2.B 3.D 【解析】本题组以汾川河流域降水后水文特征的变化为载体,考查植被对径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我国降水变率的大小与植被覆盖率无关,A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保持水土能力强,可以减少河水含沙量,B项正确;植被覆盖率提高能够提高区域降水量,但提高幅度不大,C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高,河流径流量会有所减小,D项错误。 2.第5次只有两天,历时不长,①错;第5次降水,时间较短,但降水量在几次降水中接近降水最多的第3次,降水强度大,②对;前面连续的几次降水,导致地下水含量增加,达到饱和,大量降水以地表径流形势汇入河流,形成洪峰,③对;植被对径流汇聚的作用每次降水都相同,④错。B项正确,A、C、D项错误。 3.河流形成洪峰冲刷河床和沟谷的泥沙,能够提高河流含沙量。第5次降水形成洪峰,但含沙量小,说明河床和沟谷的含沙量较小,A、B项错误。裸露坡面植被覆盖率低,每次降水都会出现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前5次降水河流含沙量都比较小,说明该流域裸露坡面少,C项错误;经过连续的多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将植被覆盖坡面植株之间的堆积物冲走,导致土壤裸露,第6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冲刷这些土壤,引起水土流失,增加河流的含沙量,故D选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恩克斯堡岛(图3)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2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7号,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

A. 279    B. 2715    C. 2717    D. 287

2.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A. 东北方向    B. 西南方向    C. 东南方向    D. 西北方向

3.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

A. 生物类型多样    B. 对全球变暖敏感    C. 大气质量优良    D. 人类活动影响少

 

查看答案

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图1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

A. 提高附加值    B. 降低人工成本

C. 缩小规模    D. 加强合作

2.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

A. 基础设施好    B. 交通便利

C. 销售市场大    D. 信息通达

3.从发展过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

A. 打造自主品牌    B. 扩大生产规模

C. 产品款式多样    D. 增强国际影响

 

查看答案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M看市场需求的扩大,畜禽养殖业规模也在扩大,粪便排放量日益燴多给环境造成較重污染。沼气低温发酵技长与增保温枝术的出现为北方地区解决粪便污染提供了新的途径。

列举大规模排放粪便所造成的污染,并指出沼气低温发酵技术与增温保温技术带来的效益。

 

查看答案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位于赤道附近的巴厘岛上大部分为山地,全岛山脉纵横,地势东高西低。岛上的最高峰是活火山阿贡火山,海拔3142米。2017年1-9月,有100余万中国内地游客赴巴厘岛旅游。

试分析阿贡火山对当地旅游业的影响,并分析巴厘岛中国游客较多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岩羊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内蒙古西部、甘肃、宁夏北部、新疆南部等地山区,善攀岩,肉可食,曾大量供应欧洲市场。多年来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取封山禁牧禁猎措施,岩羊数量一直呈稳定增长趋势。目前保护区内岩羊种群的平均密度为4.4只/平方千米,核心区的岩羊种群密度高达8-12只/平方千米,居世界岩羊分布区之首。随着岩羊种群数量的增长,马麝、马鹿等同城分布的其他食草动物数量下降甚至濒危。

材料二 下表为岩羊的分布密度表。

材料三 豺是岩羊的天敌之一,豺已经从它们历史分布区城75%的范围内消失了。

(1)分析贺兰山地区与岩羊同域分布的马麝、马鹿等其他食草动物数量下降甚至濒危的原因。

(2)请你提出两条拯救马麝、马鹿的措施。

(3)读岩羊的分布密度表,分析三个地区中岩羊的分布密度不同的原因。

(4)近年来,架设在盐池湾自然保护区(甘肃)山涧内的红外线监测相机除了拍到豺结群活动的影像,还拍摄到了成群的岩羊。豺和岩羊在同一地区的同一地点多次出现、活动频繁。据此分析,该保护区接受保护以来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