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裕廊岛位于新加坡西南部,紧邻马六甲海峡。20世纪60年代起,该岛由荒岛逐渐建成新...

裕廊岛位于新加坡西南部,紧邻马六甲海峡。20世纪60年代起,该岛由荒岛逐渐建成新加坡的石油化工中。从邻近产油国输入的三条石油天然气管线为该中心提供原料。该石油化工中心是全球第三大石油炼制中全球十大乙烯生产中心之一,全球最大的石油精炼中心之一,亚洲油产品的报价中心。下图为裕廊岛石油化工中心位置示意下列各图。据此完成4-5题。

1.该石油化工中心将多种生产集中在一个小岛上,主要是为了

A. 共用基础设施    B. 生产协作便捷    C. 利用便利的交通    D. 利用当地劳动力

2.将裕廊岛建成石油化工中心,是因为该岛

①交通位置重要②人口众多③与市区分离④盛产石油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1.B 2.C 【解析】 1.石油工业是因为生产的上下游联系和协作而集聚在起,所以A项错误,B项正确。交通是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但不是影响工业集聚的因素,所以C错。石油工业因为污染和安全因素要远离人口稠密区,建立在荒岛上,D错。 2.材料中说石油来自邻国,裕廊岛曾是荒岛,人口稀少,②④错。裕廊岛邻近马六甲海峡,交通位置重要,由图可知岛屿与市区分离,①③正确所以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pH代表溶液的酸碱度,pH大于7时溶液呈碱性,pH小于7时溶液呈酸性。海水pH会受到干洁大气成分变化的影响,海洋浮游生物的数量受海水垂直运动的影响。下图为1990-2010年西太平洋某海域pH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所示1990-2010年pH变化说明海水

A. 富营养化    B. 盐度增加    C. 酸度增加    D. 跳跃式变化

2.pH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 海洋吸收火山灰增加    B. 海洋吸收沙尘增加    C. 海洋吸收O3过多    D. 海洋吸收过多CO2

3.全球变暖,导致海水表层的温度升高,上下层海水的交流减弱,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 寒流消失    B. 季风消失    C. 浮游生物减少    D. 海啸增强

 

查看答案

读青海省图,完成下列问题。

(1)对比说明甲、乙两地形区农业类型差异及其主要成因。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是2005年国家发改委首批的13个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之一,主体位于柴达木盆地。

(2)说出柴达木盆地建设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优势区位条件。

(3)从自然地理环境的角度,说明柴达木盆地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可可西里蒙语意为“美丽的少女”,位于青海西南部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面积4.5万平方公里,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无人区,这里聚集了大量珍稀野生动植物,是我国第一个为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藏羚羊而设置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11个关键区域之一。2017年7月7日,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青海可可西里荣膺“世界自然遗产地”称号。

(1)描述可可西里的地理环境特点。

(2)分析可可西里湖泊数量较多的原因。

(3)分析气候变暖对目前可可西里地区冰川的影响。

(4)简述可可西里荣膺“世界自然遗产地”称号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读西藏地区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西藏地区

A. 河湖稀少    B. 年降水量西北多、东南少

C. 城镇主要分布在地势相对较低的谷地    D.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2.青稞是西藏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多种植于河谷地带,主要原因是河谷地带

A. 热量更充足    B. 降水量更大    C. 光照更充足    D. 土壤更肥沃

3.世界上北纬15°~30°的纬度带上,大都是干旱的沙漠或荒漠,而我国在这一纬度却是鱼米之乡,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A. 我国海域面积大    B. 我国这一纬度上地形是平原

C. 副热带高压的作用    D. 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青藏高原气候高寒,气温一般低于地温,是我国主要的冻土分布区,冻土土层可分为活动层和多年冻土层两部分。其中,活动层靠近地表,随着外界气温变化或冻或融;多年冻土则常年处于冰冻状态。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使冻土的体积发生膨胀和收缩,会危及铁路路基,为此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创造性地提出了低架旱桥、热棒技术、抛石路基等措施。其中抛石路基即用碎块石填筑路基,利用其通风透气性,隔阻热空气下移,同时吸入冷量,起到保护冻土的作用。下面左图是青藏铁路分布图,右上图是抛石路基结构示意图,右下图为片石护坡景观图。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分析青藏高原地区气温低于地温的原因。

(2)冻土活动层冬夏季的反复冻融,会对列车运行的安全产生怎样的不利影响,请简述其过程。

(3)根据抛石路基的设计原理,判断其散热效果最显著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4)专家建议,部分东西走向的路段的路基两侧增加片石护坡,且南侧厚度要大于北侧,试分析其可能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