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灰霾(又称霾)是悬浮在近地面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灰霾(又称霾)是悬浮在近地面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在大气相对湿度小于80%,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公里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除与污染物的排放有关外,还与大气运动、降水等天气现象有关,长沙市在7月多出现伏旱天气。下图为湖南长沙市多年平均灰霾日数的季节变化图。

简述长沙夏季多年平均灰霾日数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

 

特点:长沙夏季灰霾日数少,但7月份相对较多。 原因:长沙夏季降水量大,有利于污染物沉降;夏季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利于污染物扩散,所以夏季灰霾日数少;7月长沙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较少,气流下沉为主,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所以灰霾日数相对较多。 【解析】夏季主要是6-8月,由图示可以看出,长沙夏季灰霾日数少,但 7 月份相对较多。 长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有利于污染物沉降;夏季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利于污染物扩散,所以夏季灰霾日数少;7 月长沙受副高控制,降水较少,气流下沉为主,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所以灰霾日数相对较多。 【总体分析】 本题考查大气环境知识。灰霾主要是空气中可吸入颗粒较多。夏季主要是6-8月,长沙夏季灰霾日数少,但 7 月份相对较多,主要考虑季节性气候的影响,降水和风利于灰霾的减少;相反,干旱和静风不利于灰霾减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旅游地理】

塞罕坝以丘陵、曼甸(熔岩地貌)为主,平均海拔1500米,既有高原的一般特征,沙丘起伏、地势开阔、山体浑圆,又有湖、淖、谷、甸较多,梁、峁、丘、滩齐全的特点。这里冬季漫长,夏季凉爽,历史上曾是清朝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严重沙化。塞罕坝人克服困难,摸索出了高寒地区育苗造林的经验,使塞罕坝变成了“放眼皆绿色,禽兽怡其间”的百万亩林海。林区现有植物659种、野生动物100余种,其中,珍稀动物十几种。下图为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分布示意图。

列举塞罕坝草原夏季开展的旅游项目。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秦安蜜桃因原产于甘肃“瓜果之乡”秦安地区而得名,有“天有王母蟠桃、地有秦安蜜桃”美誉。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其色艳味美,秦安地处甘肃省东南部,属中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0.4℃,年均降水量507毫米。位于黄土高原,境内海拔1120—2020米,葫芦河纵贯秦安中部。据秦安县志记载,秦安蜜桃早在汉代时就已广泛栽培。

2008年7月,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决定对秦安蜜桃实施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蜜甜了千年的桃子,曾经陷入过一场危机。20世纪末,甘肃的许多地方引种蜜桃,并大量施用化肥,桃子只顾长个,却没了蜜一样的甜味,受到市场排斥。近几年,秦安围绕蜜桃做了许多工作:不断健全林果市场化服务体系,建立果品专业市场20多个,并借助电商打开广阔市场;近年来,秦安县坚持“宜果则果壮产业,宜林则林促生态”的原则,探索出“梯田+林果+全膜+节灌+路网”的模式,建设了万亩蜜桃基地。

(1)分析秦安蜜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蜜桃种植的优势区位条件。

 

(2)分析20世纪末甘肃许多地方引种秦安蜜桃不“蜜”的主要原因。

 

(3)请你就秦安蜜桃产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尔干半岛是欧洲南部三大半岛之一,占据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什科茨扬溶洞群位于斯洛文尼亚,这里月降水量平均在110-160mm左右。夏季平均气温约为21℃,冬季并不寒冷,平均气温为-0.6℃。下图是巴尔干半岛及其周围地区地理位置示意图。

(1)读图分析巴尔干半岛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说明什科茨扬溶洞群所属的地貌类型及形成原因。

 

(3)简述什科茨扬溶洞群的形成过程对自然然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查看答案

2017年7月,中俄两国提出了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下图为海上和冰上丝绸之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中欧贸易冰上丝绸之路比海上丝绸之路的优势是    (     )

A. 航行条件好    B. 航程短    C. 沿途停靠条件好    D. 通航时间长,运量大

2.①、②两海域相比(     )

A. ①海域纬度低水温较高    B. ②海域纬度高浮冰较多

C. ①海域暖流影响浮冰少    D. ②海域盛行东南风浪高

3.俄罗斯海岸线虽然漫长,但大部分航运价值不高。下列关于这个特点的成因分析中,错误的是  (     )

A. 东部沿岸经济欠发达    B. 北部沿岸冰封期长,无不冻港

C. 西部海岸线较短    D. 最大港口通往大西洋需经它国海域

 

查看答案

罗讷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每年注入地中海的水量占注入地中海河水总量的1/6以上,但是全流域性的大洪水并不多见。从1880年开始,瑞士为了确保电力供应,在上游山地建造了多座高海拔水库,在夏季蓄积高水位。下图示意罗讷河水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罗讷河全流域性大洪水并不多见的最主要原因是

A. 上游湖泊和沼泽的调蓄作用    B. 不同河段汛期不同

C. 水库的修建,调节径流    D. 流域降水较少年际变率小

2.瑞士建造多座高海拔水库,使罗讷河

A. 水力资源更为丰富    B. 水位季节变化减小

C. 冬季中、下游径流量增加    D. 夏季河口三角洲扩展速度加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