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________,它是决定________时代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

(2)分析影响工业文明时代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变化特征______________。

(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________时代。试分析该阶段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

(4)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_____,此阶段社会发展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土地 农业文明 (2)资本是工业文明早期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随着时代发展,其影响力不断下降;土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下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逐渐加强,后期成为关键要素;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3)工业文明 人口压力巨大;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环境污染与破坏严重 (4)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 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解析】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则,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牢固掌握该部分知识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农业文明时代,人类开始大规模地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气候等资源。 (2)据图可知,在工业文明时代,科学和技术突飞猛进,社会生产力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资本是工业文明早期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随着时代的发展,土地和资本的影响力下降;科学技术的影响力逐渐加强,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 (3)工业文明时期,生产力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在这个阶段,人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严重。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人口的过快增长,二是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模式,三是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 (4)环境文明时代,人类开始谋求人地协调,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到,不能再走传统的以高消耗、单纯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为特征的发展道路,必须走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据教材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须遵循三个原则,即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口、耕地、草地和森林四个因子,构成一个理论上以人为中心的全球人地关系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口总量的变动势必引起耕地、草地和森林面积的相互转化和数量增减。

材料二:全球人均粮食、耕地生产率、化肥投入和灌溉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

(1)随着人口的增加,耕地、草地、森林之间最有可能的数量转化情况是怎样的?

(2)图中反映了人们提高土地生产力的主要措施,即________和________;这些措施带来的问题是______和______。

(3)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正确措施主要有哪些?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7年12月15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孕育出备受瞩目的“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第一项第一款指出,依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考虑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其他相关因素,与会各方同意长期合作,共同行动,把“减排温室气体”作为全球长期目标。

材料二:图甲为“江苏省年平均气温图”,图乙为“南京市年平均气温图”。

(1)1983年后江苏省和南京市气温变化的共同特点是___,不同之处是_____,试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其差异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2)近年来,江苏省的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试列举相关的地理现象加以说明___________。

(3)材料中“巴厘岛路线图”第一项第一款指出的内容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原则,该原则的主要内涵是________。

(4)材料一中“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

(5)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社会如何加强合作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2009年冬季,北半球大范围地区出现暴雪、严寒天气。关于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2009年冬季的暴雪、严寒天气标志着全球气候转冷

B. 强烈的地壳运动必将导致气候的巨大变化

C. 气候处于温暖期时,蒸发量增大使干旱现象多发

D. 自然原因是导致气候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读各种生态问题关联图,回答下列各题。

1.此图说明了(  )

A.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B. 陆地环境的差异性

C. 人类可征服自然界    D. 自然与人类是对立的

2.由图可知,造成各种环境问题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

A. 植被破坏    B. 人口激增

C. 气候异常    D. 物种灭绝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在旧金山与夏威夷之间的广阔太平洋水域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岛”,其面积大小与中欧相近!科学家们认为,人们随手丢弃的废旧塑料袋通过下水道进入海洋,不断运动的洋流将它们聚集在一起,最终形成了这座庞大的“垃圾岛”。这座“垃圾岛”一直在“茁壮成长”。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这座“岛屿”面积每10年就增长10倍。要彻底清除这些垃圾,可能要耗费数十亿美元的资金。

1.形成“太平洋垃圾岛”的垃圾主要来自(  )

A. 航行于海上的各类船只

B. 沿海陆地上的生产活动

C. 陆地上生活活动丢弃的垃圾

D. 废弃船只上难以分解的塑料制品

2.促使垃圾在太平洋上聚集,形成“垃圾岛”的主要洋流可能是(  )

A. 北太平洋暖流    B. 加利福尼亚寒流

C. 阿拉斯加暖流    D. 北大西洋暖流

3.大洋上的“垃圾岛”给海洋环境带来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

A. 海洋动物吞下塑料垃圾,危及其生命

B. 改变洋流流向,危害海洋环境

C. 严重阻碍海上船只航行

D. 增加海洋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