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口、耕地、草地和森林四个因子,构成一个理论上...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口、耕地、草地和森林四个因子,构成一个理论上以人为中心的全球人地关系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口总量的变动势必引起耕地、草地和森林面积的相互转化和数量增减。

材料二:全球人均粮食、耕地生产率、化肥投入和灌溉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

(1)随着人口的增加,耕地、草地、森林之间最有可能的数量转化情况是怎样的?

(2)图中反映了人们提高土地生产力的主要措施,即________和________;这些措施带来的问题是______和______。

(3)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正确措施主要有哪些?

 

(1)耕地面积增加,森林、草地面积减少 (2)扩大灌溉面积 增施化肥 水资源紧张 土地生产能力下降(增加水中的营养元素,污染水源、破坏土壤结构,使土壤酸化、毒化) (3)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发展农业科技,改进生产方式,培育优良品种等;改良土壤,多施用有机肥(农家肥),有选择地施用化肥 【解析】考察人口、环境和粮食问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由材料一知人口、耕地、草地和森林4个因子构成的人地关系系统中,人口总量的变动势必引起耕地、草地和森林面积的相互转化和数量增减。最终达到如下平衡:P×G=C×Y[P-人口总量;G -人均粮食年需求量;C-粮食播种面积;Y-土地生产率(单位面积年粮食产量)]。人口增加,增产粮食只有两条路经扩大耕地面积和提高耕地生产率。当粮食的生产不能满足需求时,人们被迫破坏植被来扩大耕地面积,使耕地面积增加,导致森林、草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由材料二可知人们主要通过两种措施即扩大灌溉面积和增施化肥来提高土地生产率,这样一来淡水资源会更加紧张,土壤也会遭到污染,土地生产力下降。 (3)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采取的措施主要从发展农业科技改进生产,开展多种经营,施用有机肥改良土壤等方面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7年12月15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孕育出备受瞩目的“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第一项第一款指出,依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考虑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其他相关因素,与会各方同意长期合作,共同行动,把“减排温室气体”作为全球长期目标。

材料二:图甲为“江苏省年平均气温图”,图乙为“南京市年平均气温图”。

(1)1983年后江苏省和南京市气温变化的共同特点是___,不同之处是_____,试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其差异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2)近年来,江苏省的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试列举相关的地理现象加以说明___________。

(3)材料中“巴厘岛路线图”第一项第一款指出的内容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原则,该原则的主要内涵是________。

(4)材料一中“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

(5)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社会如何加强合作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2009年冬季,北半球大范围地区出现暴雪、严寒天气。关于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2009年冬季的暴雪、严寒天气标志着全球气候转冷

B. 强烈的地壳运动必将导致气候的巨大变化

C. 气候处于温暖期时,蒸发量增大使干旱现象多发

D. 自然原因是导致气候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读各种生态问题关联图,回答下列各题。

1.此图说明了(  )

A.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B. 陆地环境的差异性

C. 人类可征服自然界    D. 自然与人类是对立的

2.由图可知,造成各种环境问题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

A. 植被破坏    B. 人口激增

C. 气候异常    D. 物种灭绝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在旧金山与夏威夷之间的广阔太平洋水域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岛”,其面积大小与中欧相近!科学家们认为,人们随手丢弃的废旧塑料袋通过下水道进入海洋,不断运动的洋流将它们聚集在一起,最终形成了这座庞大的“垃圾岛”。这座“垃圾岛”一直在“茁壮成长”。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这座“岛屿”面积每10年就增长10倍。要彻底清除这些垃圾,可能要耗费数十亿美元的资金。

1.形成“太平洋垃圾岛”的垃圾主要来自(  )

A. 航行于海上的各类船只

B. 沿海陆地上的生产活动

C. 陆地上生活活动丢弃的垃圾

D. 废弃船只上难以分解的塑料制品

2.促使垃圾在太平洋上聚集,形成“垃圾岛”的主要洋流可能是(  )

A. 北太平洋暖流    B. 加利福尼亚寒流

C. 阿拉斯加暖流    D. 北大西洋暖流

3.大洋上的“垃圾岛”给海洋环境带来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

A. 海洋动物吞下塑料垃圾,危及其生命

B. 改变洋流流向,危害海洋环境

C. 严重阻碍海上船只航行

D. 增加海洋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地“蔗·牛·菇”循环经济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可能位于我国的(  )

A. 山东    B. 甘肃    C. 广西    D. 内蒙古

2.该循环经济产业模式(  )

A. 饲养奶牛比饲养肉牛每亩多获利5 600元

B. 推广菇泥还田 ,利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C. 实现产业衔接和资源的高效利用

D. 受交通条件影响较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