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在旧金山与夏威夷之间的广阔太平洋水域上,漂浮着一个巨大...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在旧金山与夏威夷之间的广阔太平洋水域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岛”,其面积大小与中欧相近!科学家们认为,人们随手丢弃的废旧塑料袋通过下水道进入海洋,不断运动的洋流将它们聚集在一起,最终形成了这座庞大的“垃圾岛”。这座“垃圾岛”一直在“茁壮成长”。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这座“岛屿”面积每10年就增长10倍。要彻底清除这些垃圾,可能要耗费数十亿美元的资金。

1.形成“太平洋垃圾岛”的垃圾主要来自(  )

A. 航行于海上的各类船只

B. 沿海陆地上的生产活动

C. 陆地上生活活动丢弃的垃圾

D. 废弃船只上难以分解的塑料制品

2.促使垃圾在太平洋上聚集,形成“垃圾岛”的主要洋流可能是(  )

A. 北太平洋暖流    B. 加利福尼亚寒流

C. 阿拉斯加暖流    D. 北大西洋暖流

3.大洋上的“垃圾岛”给海洋环境带来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

A. 海洋动物吞下塑料垃圾,危及其生命

B. 改变洋流流向,危害海洋环境

C. 严重阻碍海上船只航行

D. 增加海洋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

 

1.C 2.A 3.A 【解析】考查环境污染与防治。 1.“垃圾岛”主要是由废旧塑料袋聚集而成,而废旧塑料袋主要来自陆地上的生活活动丢弃的垃圾。故选C。 2.北大西洋暖流不会影响太平洋,加利福尼亚寒流和阿拉斯加暖流分别向南、北流动,不利于废旧塑料袋的聚集。故选A。 3.该“垃圾岛”显然不会大规模影响到洋流和当地气象条件,也不会严重阻碍海上船只航行,但如果海洋动物不慎吞下其中的塑料垃圾,会因无法消化而危及生命。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某地“蔗·牛·菇”循环经济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可能位于我国的(  )

A. 山东    B. 甘肃    C. 广西    D. 内蒙古

2.该循环经济产业模式(  )

A. 饲养奶牛比饲养肉牛每亩多获利5 600元

B. 推广菇泥还田 ,利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C. 实现产业衔接和资源的高效利用

D. 受交通条件影响较小

 

查看答案

读下面表和图,完成下列各题。

1.1978~2008年R河流域(  )

A. 径流季节变化增大    B. 土壤层变薄

C. 生物多样性增加    D. 下游泥沙沉积增多

2.黄铜矿的开发利用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

A. 露天开采引发地面沉降;填埋、复垦

B. 矿产冶炼导致土壤酸性大幅度增强;使用石灰中和

C. 矿产开采造成水资源枯竭;跨流域调水

D. 矿产冶炼导致大气污染加剧;建硫酸厂

3.图示区域自然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温度高    B. 成土母质含氮低

C. 植被稀疏    D. 地势起伏大

 

查看答案

十七大报告提出: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到2020年翻两番;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近年,我国生产1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单位能源是日本的11.5倍,法国的7.7倍,英国的5.3倍,美国的4倍以上。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增长过快    B. 产业结构不合理

C. 石油消耗增长过快    D.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过快

2.能耗过高产生的后果是(  )

①经济增长较快 ②经济效益较低③环境污染严重 ④资源利用率高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3.我国南方丘陵地区过度发展种植业最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A. 土地沙漠化    B. 水土流失

C. 土壤盐碱化    D. 地面下沉

 

查看答案

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少,但对地球生命却至关重要。完成下列各题。

1.臭氧层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臭氧层能够(  )

A. 降低大气温度    B. 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

C. 促发光化学反应    D. 分解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

2.据观测,地球上空臭氧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出现在(  )

A. 青藏高原上空    B. 北极附近上空

C. 南极附近上空    D. 北美大陆上空

 

查看答案

溶解氧DO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氧的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生化需氧量BOD是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物体时需要消耗氧的数量,它用于监测水体有机物的污染状况。下图为某河由M河段至Q河段水中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浓度变化曲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上图中有机污染源在(  )

A.     B.     C.     D.

2.最容易导致鱼类死亡的河段是(  )

A. M    B. N    C. O    D. P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