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为“某次台风从17日至21日移动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台风...

下图为“某次台风从17日至21日移动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台风

①向东南方向移动速度逐渐减慢 ②向西北方向移动速度逐渐加快 ③17日给甲地带来狂风暴雨天气 ④参与了水汽输送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2.19日,沿海受海水倒灌影响最大的地区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3.21世纪以来,北极的气温变化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被称为“北极放大”效应。“北极放大”效应的原因,最可能是海冰的减少导致北极地区

A. 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B. 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

C.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D.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减弱

4.被称为“卫星杀手”的太阳活动是

①黑子  ②磁暴 ③日珥 ④太阳风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1.C 2.D 3.A 4.D 【解析】 1.根据台风中心的位置,可以出17、18、19日台风中心间的距离较短,后几日台风中心的距离较远,故该台风形成与海洋,向西北方向移动速度逐渐加快,17日台风中心还没有登陆,对甲地影响较小,台风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带来了大量降水,根据题意选C项。 2.台风发生时,会引起风暴潮,导致潮位增高引起海水倒灌,所以发生风暴潮的多在台风外围的漩涡风雨区和大风区,根据19日台风中心的位置,判断该日风暴潮的区域多在丁附近,因此丁地最易引起海水倒灌现象,选D项。 3.“北极放大”现象,说的是北极气温变化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主要原因是海冰减少导致北极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海冰减少了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减弱,故选A。 4.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磁暴即大气电离层中强烈的电磁扰动现象,磁暴会干扰甚至中断无线电短波通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威胁运行在太空中的宇航器的安全,②符合题意;太阳风爆发时释放大量带电粒子,干扰无线电通信,④符合题意。因此②④正确,故答案选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下表为某地理兴趣小组在该地野外考察中依次记录的5个观测点信息(岩层代号P-Q-S由老到新)。据此,完成下面小趣。

1.图中与该小组考察的路线基本一致的是

A. I.l线    B. L2线    C. L3线    D. L4线

2.下列关于该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M处为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    B. M处岩层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

C. N处地貌形成以内力作用为主    D. N处断层发育多地质灾害

3.如果要选择一处为宿营地,相对合理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河流域部分地区地层分布图,图中PQ距离为5cm 。在P处测得北极星高度角为36°52',Q处测得北极星高度角为36°56',某日观测到太阳在正南时,国际标准时间为4点整。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P点经度及该图比例尺分别是

A. 90°E      1:148000    B. 90°E      1:74000

C. 120°E     1:148000    D. 120°E     1:74000

2.下面能正确反映沿MN线地形剖面图和地层分布状况的是

A. A    B. B    C. C    D. D

3.从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角度分析,下列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流域内总体上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②流域降水的水汽源自植物蒸腾  

③流域内河流主要参与海陆间循环  ④城市化使该流域径流量增加 

⑤流域的河流促进了该地区平原的形成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查看答案

(2016·江南七校联考)下图为等高线地形图,a、b、c、d为等高线上的数值,xy为过等高线的一直线,虚线表示河流,图中等高距为200米。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若c值为300米,d=c,图中等高线a和等高线内b的数值可能分别是(  )

A. 100 350    B. 100 500    C. 500 300    D. 500 250

2.若图中c数值为300米,d=a,沿图中xy直线的地形剖面图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图中最能示意立冬这天南京(约32°N)太阳视运动的是

A.     B.     C.     D.

2.下列节气中,关于南京地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若大寒节气日降雪,则可能受冷锋影响    B. 若雨水节气日降水,则多为对流雨

C. 白露和寒露节气日,南京日出方位相同    D. 惊蛰和清明节气日,南京日出时间相同

3.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北侧是寒带,南侧是温带,该点地理坐标是

A. 南纬66°34′,西经20°    B. 北纬66°34′,西经20°

C. 南纬23°26′,东经160°    D. 北纬23°26′,东经160°

 

查看答案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心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圈子郊区的现象,热岛强度是用城市和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表示的,读北京市不同季节热岛强度逐时分布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北京市岛强度的变化表明

A. 5时—8时,市区均温最高    B. 12时之后,城市热岛强度持续加强

C. 城市岛强度,夏季强于冬季    D. 22时一次日7时,城市热岛环流强度大

2.减弱北京市热岛效应的主要措施有

①增加绿化面积  ②合理布局城市交通网③冬季利用地热采暖 ④道路铺设水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