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贝加尔湖(如下图所示)形成于2500万年前,是世界上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贝加尔湖(如下图所示)形成于2500万年前,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面积居世界第七位。湖泊周围人迹罕至,原始森林茂盛。湖水清澈透明,湖中有植物600种,水生动物1200种。湖中大量的端足类动物能够分解水藻,分解动物尸体。贝加尔湖地区常会出现大风天气。在距湖岸100-200米的沙土山坡上生长着高大粗壮的松树,2-3米高的树根裸露地面,当地人称之为“高跷树”。贝加尔湖共有300余条河流注入,从湖中流出的仅有安加拉河。当地居民对是否在贝加尔湖畔建瓶装水厂存在较大争议。

(1)分析“高跷树”形成的原因。

(2)分析贝加尔湖湖水透明度高的原因。

(3)你是否赞同在贝加尔湖畔建瓶装水厂?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1)松树抗风能力强;大风天气多,风浪冲击湖岸附近的沙坡,松树根部的土壤被侵蚀;土壤变贫瘠,树根不断向下生长 (2)水体杂质少,透光性能好;大量端足类动物对湖水的净化作用;人类活动影响少,氮、磷等营养元素含量低,藻类植物密度小;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保持水土能力强 (3)赞同。理由:淡水资源丰富;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可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只答“赞同”不得分) 不赞同。理由:污染水资源;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减少当地淡水资源(只答“不赞同”不得分) 【解析】(1)贝加尔湖地区大风天气多,松树抗风能力强。在距湖岸100-200米的沙土山坡上生长着高大粗壮的松树,土壤变贫瘠,树根不断向下生长。风浪冲击湖岸附近的沙坡,沙坡上高大松树根部的土壤被侵蚀。2-3米高的树根裸露地面,当地人称之为“高跷树”。 (2)贝加尔湖的水体杂质少,透光性能好。大量端足类动物对湖水的净化作用,分解水藻、动物尸体。人类活动影响少,氮、磷等营养元素含量低,藻类植物密度小。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保持水土能力强,水土流失少。 (3)从经济角度分析,贝加尔湖淡水资源丰富,建设瓶装水厂,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可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所以赞同。从生态保护角度分析,工业发展污染水资源,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瓶装水厂将水销售,减少当地淡水资源。所以不赞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江三角洲地区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物流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皖电东送”工程每年可从安徽淮南向上海输电500亿度。南通承接了上海转移而来的部分纺织工业和钢铁工业。

材料二  羽扇豆俗名鲁冰花,原产于北美,是优质植物蛋白来源。可在年降雨量250mm的干旱环境正常生长, 较耐寒(- 5℃以上),喜凉爽、忌炎热,是一种耐旱、耐瘠、耐阴雨、固氮能力强的食用豆类。溧阳和平生态园(位置如下图所示)在国内首次引进羽扇豆种植及其蛋白质浓缩加工生产技术。

(1)从位置与交通角度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现代物流基地的区位条件。

(2)说明实施皖电东送工程和南通承接上海产业转移对上海市的影响。

(3)指出在溧阳大规模种植羽扇豆最适宜的生长季节,并说明理由?

(4)有专家担心随意引种羽扇豆有可能成为生态灾难,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

2016年6月1日,世界最长最深的铁路隧道——瑞士圣哥达隧道正式开通。位于中、南欧交通要道上的圣哥达隧道,全长57.1千米,工期历时17年,耗资160多亿美元。与圣哥达半山腰间的盘山铁路相比,开通的新隧道将会改变山区居民与货物的交通运输方式。读“瑞士交通局部图(下图左)和圣哥达隧道剖面图(下图右)。”,完成下面小题。

1.圣哥达隧道工期历时17年是由于当地

A. 劳动力不足    B. 地质条件复杂    C. 气象灾害频发    D. 科学技术先进

2.随着圣哥达隧道的开通,将会直接影响爱斯特尔德的

①城市等级          ②城市形态          ③流动人口数量      ④服务范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与盘山铁路相比,圣哥达隧道的开通会

A. 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B. 加强东、西欧的经济联系

C. 对货物的载重限制较大    D. 增加了公路等交通压力

 

查看答案

受土地开发和防洪等因素的影响,城市河流往往被两条水泥堤防牢牢控制。目前利用废旧轮胎、石笼与内装碎石土的生态带(生态带由抗腐蚀材料制成,只透水不透土,具有满足植物生长的孔径)联合制成的新型生态河堤受到许多城市的青睐。读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铺设废旧轮胎的主要目的是

A. 缩窄河流航道,提高水位    B. 固定植物根系,促进生长

C. 减缓水流冲刷,保护河岸    D. 减少河水渗漏,保护水源

2.香根草主要用于改善水质,推断其具有的特性

A. 耐旱涝    B. 喜阴凉    C. 茎干中空而脆    D. 根系横向生长

3.与传统硬质河岸相比,石笼网与生态带结合可以

A. 缩短使用期限    B. 减轻旱涝灾害

C. 增加河流水量    D. 减少河道淤积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某地的大棚农业设施剖面图。该地修建大棚时,往往将地面挖深0.5-1.5m,同时在大棚的一侧修筑厚达3m的土墙。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农作物生长区域低于地面0.5—1.5m的主要目的是

A. 扩大农作物生长空间    B. 防止土壤肥力流失

C. 提高地表土壤温度    D. 加快空气流动速度

2.农作物生长区域低于地面的深度增加,会影响棚内的

A. 空气温度和土壤肥力    B. 太阳光照和空气温度

C. 空气湿度和土壤肥力    D. 太阳光照和空气成分

 

查看答案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新疆是我国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资料二:本区域充分利用油气资源,积极推进库尔勒-库车-阿克苏石油天然气化工带的形成,促进和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1)说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主要原因。

(2)列举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3)简要评价该区域油气资源开发的条件。

(4)说出图中绿洲分布的特点,并指出其农业发展过程中要注重防止可能出现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