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 无划分指标依据

B. 与自然河道一致

C. 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 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 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 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 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

D. 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 市场    B. 技术    C. 资金    D. 交通

 

1.C 2.D 3.D 【解析】 1.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按照一定指标划分的,该线是我国800mm年降水量线、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等,但秦岭—淮河一线在洪泽湖以东,没有自然河段与之对应,没有自然标志与之对应;又因洪泽湖以东地区以平原为主,地理环境的南北变化是渐变的,在该线的南北两侧差异并不大。故选C。 2.根据材料提示,江苏境内长江段建了好几座大桥的寓意为:“由于长江的阻隔,历史上南北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现在两岸交通大大改善”,故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故选D。 3.从材料中可知,江苏境内修建多座长江大桥,交通更加便利,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6•新课标全国卷I)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磷高累积区是

A. 高山草甸带    B. 高山冰雪带    C. 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 常绿阔叶林带

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

A. 大气温度较低    B. 生物生产量较低    C. 土壤含水量较低    D. 地表径流量较小

 

查看答案

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 m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A. 持续淤积    B. 先侵蚀、后淤积

C. 持续侵蚀    D. 先淤积、后侵蚀

2.推测1992~1997年期间(  )

A. 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 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 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 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查看答案

(2017•天津卷)我国A市某中学(图1所示)的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4:08为一天中最短。冬至前后,师生们能在学校升国旗时(北京时间10:00)看到日出。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A市位于天津市(39°N,117°E)的

A. 东北    B. 东南    C. 西北    D. 西南

 

查看答案

(2016·高考北京卷)下图为某流域局部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若该图示意中国某流域,图中(  )

A. 地图按1∶10万比例描绘,特征清晰

B. 冰川地处新疆,覆盖范围山脊延伸

C. 径流季节变化大,存在不同程度水患

D. 海域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港口数量少

 

查看答案

(2016·高考江苏卷)5月初,几位“驴友”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下图为该山区地形示意图,图中①~⑥处为露营和观景的备选地点。读图回答下题。

最适宜观日出的地点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