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若下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温度:a>b>c>d;②气压:a>...

若下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温度:a>b>c>d;②气压:a>b>c>d; ③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④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C 【解析】考查热力环流原理。 热力环流中,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垂直方向上,越往高空气温越低,故ab的气温高于cd;而根据a处盛行下沉气流,判断a处近地面气温较b处低,①错误;气压分布的一般规律:垂直方向上越往高空气压越低;水平方向上,气流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故判断四地的气压高低为:a>b>c>d,②正确;热力环流的直接原因是地面的冷热不均,③正确;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④错误。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下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北半球高空自东向西飞行,可判断出

A. 飞机顺风飞行    B. 飞机逆风飞行    C. 飞机在西北风中飞行    D. 风从南侧吹来

 

查看答案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夏季,湛江的园林工人一般会给新栽大树覆盖黑色尼龙网(如左上图)。这样做的目的是

A. 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    B. 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 增强地面辐射,提高树木存活率    D. 削弱太阳辐射,减少树木水分蒸腾

2.拉萨郊区农民在冬季给蔬菜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主要目的是对应右上图中

A. 增强A,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B. 阻止B,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 削弱C,提高夜间的温度    D. 增强D,增强作物水、分蒸腾

3.下列各自然现象中,主要由右上图中A产生的是

A. 夏天,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    B. 日落后的黄昏和日出前的黎明,天空仍是明亮的

C. 多云夜晚的气温比晴天的夜晚低    D. 初冬时节,多云的夜晚不易出现霜冻

 

查看答案

下图表示春分日北京市(40°N,116°E)某居民家日历显示的有关信息,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1.2016年春分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A. (0°,128°E)    B. (0°,108°E)

C. (0°,112°E)    D. (0°,124°E)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北京市位于太阳直射点的东北方向

B. 该日过后的半年时间内,北京市的昼长逐渐增长

C. 该日过后的半年时间内,厦门市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大

D. 该日过后的半年时间内,地球公转的速度呈现出快—慢的变化规律

 

查看答案

北京时间2017年10月9日12时13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托举着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二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该卫星发射时,我国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 北京昼长夜短    B. 上海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

C. 酒泉该日太阳从东北方升起    D. 地球公转速度正在加快

2.该卫星选择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而非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是因为这里

A. 海拔高,接近卫星所在的大气层    B. 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

C. 气候干旱,大气的能见度高    D. 设备先进,科技力量雄厚

3.美国旧金山(西八区)华人华侨观看直播应选择的当地时间为

A. 9日20:13    B. 10日20:13    C. 8日20:13    D. 9日4:13

4.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为23°31′,下列现象中不会出现的是

A. 北极圈的度数变为66°29′    B. 地球上太阳光直射的范围增大

C. 地球上出现极昼极昼夜的天数增加,范围增大    D. 地球上温带范围减小

 

查看答案

2013年9月13日凌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宣布:美国航空航天局在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1”已经飞出了太阳系,这是第一个进入了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旅行者”1号在发射后的飞行过程中(  )

A. 穿越密集的小行星带后与太阳系最大的行星近距离相望

B. 沿途先后穿越了类地行星、远日行星、巨行星轨道面

C. 共观测到六次太阳耀斑的周期性活动变化

D. 观测到太阳系八颗行星的自转方向全部相同

2.描述“旅行者”1号目前所处位置时,最合适的应该是在(  )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3.“旅行者”1号若在今后的飞行中发现一颗适合生命存在的行星,可推断该行星()

A. 自转周期与地球相同    B. 可能存在液态的水

C. 大气成分以氮、氧为主    D. 表面有肥沃的土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