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如果在腾格里沙漠进行生态建设,...

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如果在腾格里沙漠进行生态建设,有a:种草,b:植树造林,c:白然恢复三种措施。请你选择合理措施,并说明理由。

(2)黄土土质疏松,易发生水土流失。指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不利影响。

(3)为什么说“一旦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减少,对本来就危机四伏的河西走廊生态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1)选a或c。 理由:该区域自然植被为草原和荒漠,森林耗水量远大于草原,过度植树会加重旱情;种草或自然恢复更符合该区域自然特征。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导致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使下游河道淤塞,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加重旱涝灾害,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3)河西走廊气候干旱,河流的补给主要依靠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如果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减少,则河西走廊的水资源会大大减少,干旱加剧,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 【解析】(1) 本体为开放性命题,在干旱半干旱的沙化地区,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应立足于:恢复植被,该区域自然植被为草原和荒漠,森林耗水量远大于草原,过度植树会加重旱情;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进而降水增多,气候趋于湿润,干旱得以缓解。种草或自然恢复不仅容易成活而且总叶片面积较大,据此选a或c。 (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导致大量泥沙涌入河流。黄河下游地势平缓,水流速度降低,导致下游泥沙大量堆积,使下游河道淤塞,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加重旱涝灾害,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3)这种说法无疑体现了祁连山冰雪融水的重要性。河西走廊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区域水源是生产生活的制约性因素。河流的补给主要依靠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如果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减少,相当于水源头的减少,河西走廊的水资源会大大减少,干旱加剧,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甲乙两省区简图

材料二  油菜籽是甲省区的主要食用油,该省区油菜籽千粒重4g-6g,每株产量10g-20g。甲省区油菜籽不仅单产高于乙省区,而且质量较优,是真正地绿色食品。该省的菜油要比从外地进入的菜油高出20%的价格。

(1)比较图示两省区地形地势特征的差异。

 

(2)简述甲省区(相对于乙省区)发展油菜种植的优势条件。

 

(3)与乙省区相比,甲省区水路与陆路交通都十分落后,试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

近100年来,世界造船产业转移的趋势是从欧洲转移至日本,然后到韩国,于2012年中国成为造船业第一大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造船业转移的因素有

A. 造船技术的不断进步    B. 国际贸易的发展,对船舶的需求量大增

C. 原料产地的不断变化    D. 转入国投入要素的比较优势和优惠政策

2.当前造船业向我国转移对我国的主要影响是

A. 对港口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B. 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

C. 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链    D. 促进我国中部地区产业升级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西部重点生态综合治理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例中代表土地沙漠化防治区的为

A.     B.     C.     D.

2.下列各生态综合治理区采取的防治措施,正确的是

A. ①一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 ②一保护草场,合理放牧

C. ③一开辟水源,合理灌溉    D. ④一退耕还林,合理种植

 

查看答案

中新网广州2016年8月2日电  来势汹汹的台风“妮妲”于2日03时35分在深圳市大鹏半岛登陆,登陆时风力达到l4级,成为近年来正面登陆珠江三角洲的最强台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监测台风“妮妲”实时位置需利用的最关键地理信息技术是

A. RS    B. GIS    C. GPS    D. GPRS

2.在抗御台风“妮妲”带来的洪水灾害中

A. RS可准确搜救被困人员    B. GIS可分析受灾范围和受灾程度

C. GPS可确定洪水的范围和变化    D. RS、GPS不能起作用

 

查看答案

银东直流输电工程起于宁夏宁武坑口电站,止于山东胶州换流站,途经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山东等5个省区43个县(市),全长1333千米,是世界首个±66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是我国西电东送的重点建设项目。截至2014年12月31日,银东直流输电工程年输送电量已突破280亿千瓦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银东直流输电工程的电力资源主要是

A. 水能发电    B. 火力发电    C. 地热发电    D. 核能发电

2.银东直流输电T程对我国东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为

A.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B. 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解决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

C. 促进东部地区高耗能企业的发展,缓解东部地区的就业压力

D. 缓解东部地区能源需求压力,减轻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