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为某地地形剖面示意图,以及该地沿海某流域地下水等水位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下图为某地地形剖面示意图,以及该地沿海某流域地下水等水位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示水循环的类型,并说明与C海区的渔业资丰富有关的水循环环节。

(2)在B处大量抽取地下水,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是什么?

(3)据右图分析该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与10年前相比,右图中的地下水水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导致地下水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及该变化所产生的地理意义。

 

(1)海陆间循环,地表径流。 (2)地面沉降(或地面塌陷、建筑物倾斜),地下水水位下降,海水入侵。 (3)河水补给地下水; 地下水水位变化:升高; 原因:气候逐步趋向湿润;植被覆盖率提高、合理开采地下水、及时对地下水进行回灌。 地理意义:有利于地区自然环境的恢复,可以提供更多的水资源。 【解析】(1)图示水循环发生发生在陆地和海洋及其上空,因此为海陆间循环。 地表径流将陆地丰富的营养物质带入近海,浮游植物繁生,鱼类获得丰富饵料。因此渔业资源丰富。 (2)B处位于沿海,大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低于海平面,海水入侵。 抽取地下水,形成地下采空区,对地表支持力下降,造成地面塌陷等。 (3)图片显示,10年前、后河床处地下水水位均高于周边地区,说明河水水位高于地下水水位,故河水补给地下水。 地下水位是指地下水面相对于基准面的高程, 数字变大说明地下水水位升高。 地下水水位上升,说明地下水得到补给。沿海地区补给主要是大气降水的下渗以及人工回灌。植被覆盖率高,有利于水的下渗。 地下水水位上升,说明水资源丰富,自然环境的恢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中甲、乙分别是M、N两条河流上的水文站。观测发现,M、N河流的径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防洪任务最重的月份是1月或2

B. 甲、乙两地自然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 大陆沿岸有暖流经过

D. 大陆沿岸终年受西风影响

2.M、N河流主要补给形式及出现最大汛期的时期分别是

A. 冰雪融水冬季    B. 大气降水 1、2    C. 地下水春季    D. 大气降水 7、8

3.据图中信息推测M河流域此时

A. 处于夏季    B. 盛行西南风

C.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 盛行西北风

 

查看答案

海水温度距平值表示某一时段内海水平均温度与多年平均温度的偏离值,下图是某时间热带太平洋的表层海水温度距平(单位为℃)示意图。

1.据图判断,此时的热带太平洋海区

A. 赤道中东部附近海水升温显著    B. 位于东半球的海域升温最明显

C. 南回归线附近海水降温幅度小    D. 日界线附近的海水降温幅度大

2.以下说法,与图中水温分布情形一致的是

A. 南半球东南信风较强,处于厄尔尼诺现象期间

B. 南半球东南信风较弱,处于厄尔尼诺现象期间

C. 南半球东南信风较强,处于拉尼娜现象期间

D. 南半球东南信风较弱,处于拉尼娜现象期间

3.图中海水温度的异常,可能导致

A. 南美洲西部飓风活动减弱    B. 澳大利亚大陆东部降水增加

C. 东南亚地区出现暴雨洪涝    D. 秘鲁渔场的捕鱼量明显减少

 

查看答案

下图为“信风带中的某海区水温空间分布(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情况”。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甲处的水温可能为

A. 16.5℃    B. 17.5℃    C. 18.5℃    D. 19.5℃

2.图示海区表层洋流性质和位置可能是

A. 暖流,北半球大洋东岸    B. 暖流,南半球大洋西岸

C. 寒流,南半球大洋西岸    D. 寒流,北半球大洋东岸

 

查看答案

下图为2015年1月7日水温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甲海域洋流性质及其流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寒流,流向西北    B. 暖流,流向东南

C. 寒流,流向东南    D. 暖流,流向西北

2.甲海域

A. 较同纬度其他海域水循环更活跃    B. 沿岸降水稀少,以荒漠景观为主

C. 分布有寒、暖流交汇成的大渔场    D. 水温分布主要受沿岸大陆影响

 

查看答案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流域等流时线图(等流时线是流域内地表径流汇流到河口时间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回答下题。

由图示可知

A. 该河流干流的流向为由东南向西北

B. 该河流干流长度约为20千米

C. 该河流域S1、S2、S3范围中,河床坡度较缓的是S3

D. 该图不能为防洪提供决策参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