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占地球上热带雨林总面积的50%,达650万平方公里...

下图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占地球上热带雨林总面积的50%,达650万平方公里。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每年有8万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阔的原因不包括

A. 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    B. 受秘鲁寒流的影响

C. 受巴西暖流的影响    D. 平原面积广阔

2.亚马孙地区雨林破坏的人类活动主要包括

①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②开辟大型农牧场 ③游乐设施建设    ④战争、森林大火 ⑤过度的迁移农业⑥商业性伐木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③④⑤⑥    D. ①②⑤⑥

 

1.B 2.D 【解析】 1.亚马孙地区位于南美洲,亚马孙地区地势西高东低,东南风能深入大陆,且受巴西暖流的影响,从陆地轮廓可以看出南美洲亚马孙地区陆地面积宽广。因此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大,与秘鲁寒流无关(受寒流影响,降水少,不利于雨林分布),故选B。 2.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在亚马孙地区,破坏雨林的人类活动主要包括过度的焚耕开垦(迁移农业)、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商业性木材采伐,以及采矿、水利和公路建设。故选D。 【点睛】亚马孙热带雨林带来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 (1)人口增长,新增人口需要耕地,开辟农场要毁坏大面积雨林; (2)为了偿还外债巴西政府大量出口木材,要砍伐大面积雨林; (3)一些外国公司伐木、开辟农牧场毁林; (4)当地贫苦农民发展迁移农业,重复掠夺导致雨林破坏; (5)为了开发雨林,修建雨林公路毁林; (6)采矿及工业、城镇建设毁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 自然植被改善    B. 风力侵蚀减弱

C. 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 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 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 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 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 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查看答案

下图示意我国东北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A. 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 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 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D. 退耕还林(),发展舍饲养殖

 

查看答案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研究小组,沿图甲所示ABCD四地进行生态调查,图乙是他们调查某地后所作的一水井周边景观示意图。据图回答题。

AppData/Local/Temp/360data/重要数据/IE临时文件夹/Content.Word/776.TIF

1.图乙所示生态特征最可能是下列哪种人类活动引起的

A.滥采矿产  B.过度农垦

C.过度樵采  D.过度放牧

2.图乙所示生态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图甲所示哪一地区

AA地  BB

CC地  DD

3.B地要发展种植业,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应注重发展

A.绿洲农业  B.河谷农业

C.节水农业  D.高效农业

 

查看答案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典型植物示意图,这种植物高度不足50 cm,但根系却在20 m以上。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该植物生长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A. 黄土高原    B. 塔里木盆地    C. 东南丘陵    D. 东北平原

2.其生长地区在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 荒漠化    B. 能源紧缺    C. 水土流失    D. 洪涝灾害

 

查看答案

为了防御流沙侵袭,科研人员利用麦秸、稻草、芦苇等材料,在宁夏中卫县沙坡头铁路沿线的流动沙丘上扎设方格状挡风墙,建成了一条宽500~600米,长16千米的带状沙障(如图)。图中沙障的作用是

①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②固沙成本低、费用少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植物存活④用沙障保护交通线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