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山西省简图,晋西南地区(图中圈内)属于豫晋陕...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山西省简图,晋西南地区(图中圈内)属于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近几年,晋西南地区有许多农民工从东南沿海城市返乡,不少人开始自主创业。

近年来,日本等发达国家进行经济改革调整,开始将中国的部分生产企业迁回本土,重新在本土启动制造和生产,形成“制造业回归复兴”的现象,如太原市的某日本高精度机床生产企业最近撤资迁回到了日本九州岛。

 

 

(1)据图描述山西省中部地区地形特征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2)分析晋西南地区农民工返乡的主要原因。

3简析日本部分企业回归本土的原因。

 

(1)地形特征:中部为谷地,东西高中间低,北高南低。(2分)影响:东西支流汇入中部,干流自北向南流。(2分) (2)该地区承接了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提高;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农民工获得了基本技术和经验,积累了资金;家庭因素(离家近,有利于亲人团聚)。(答出3点,得6分) (3)本国产业空心化问题严重,失业率高(为了增加就业机会);政府政策调整(日本经济结构调整);防止技术扩散,保持技术优势;国外生产基地生产成本上升(如劳动力、土地价格上涨),优势减弱。(答出3点,得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山西省中部为谷地,东西高中间低,北高南低,使得东西支流汇入中部,干流自北向南流。 (2)晋西南地区农民工返乡,主要原因是该地区承接了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提高;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农民工获得了基本技术和经验,积累了资金。 (3)日本部分企业回归本土的原因,可以从失业率高、政府政策调整、国外生产基地生产成本上升、优势减弱等方面回答。 考点:人口的空间变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从我国三亚出发到孟买的船只,夏季时所用时间和油耗都要多于冬季,请解释原因。(不考虑货物的轻重多少)

2)孟买是印度的棉纺织工业中心,分析其气候特征对棉花生产的有利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叙利亚人口2253万,在阿拉伯国家中是人口大国,叙利亚亦称“苏里斯顿”,意思是“玫瑰的土地”,大马士革玫瑰精油被认为是精油中的极品。戈兰高地被称为中东地区的“水塔”,年降水量约500-800毫米,以色列国内使用的40%的水源都来自这里。为了保护和改变“水塔”的生态环境,以色列培育出了新品种的橄榄树,并在戈兰高地试验种植。图1为叙利亚及周边地区图,图2为图1中①、②两地气候比较图,图3中a、b分别示意戈兰高地种植新品种橄榄树前、后的生态状况。

 

 

(1)比较图中①②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及成因。

(2)简要评价叙利亚发展玫瑰种植的区位条件。

(3)分析戈兰高地种植新品种橄榄树后当地植被的变化及原因。

 

查看答案

近年来我国开始实施油气进口多元化战略,原油进口“四面八方”格局初现,且进口量持续攀升。下图是我国石油进口通道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东北通道沿线沼泽面积大,不利于施工

B. 西南油气通道沿线地势平坦,利于施工

C. 海上通道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安全性差

D. 西北通道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

2.我国目前原油进口“四面八方”格局的出现有利于

A. 缓解能源供需矛盾    B. 增强能源供应安全

C. 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D. 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查看答案

陕西榆林市是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榆林市成为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优势条件有(    )

①煤、气、盐资源丰富    ②水陆交通便利    ③市场广阔

④科技力量雄厚    ⑤国家政策支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②④⑤

2.榆林市发展重化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有(    )

①改变地表形态,减缓水土流失    ②加剧大气污染,雾霾天气增多    ③增加能源输出,消除贫困现象    ④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读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示意图,回答 下列各题。

1.金沙江干流适于水电梯级开发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

A. 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短缺,电力缺口大    B. 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C. 径流量丰富,且季节变化大    D. 地质条件稳定,适于建坝

2.水库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有(    )

①库区及周边地区云量增多、湿度增加    ②上、下游间物种交流受到阻隔

③流速减缓造成水质下降,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    ④引发旱涝灾害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