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马达加斯加岛是世界第四大岛,隔莫桑比克海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马达加斯加岛是世界第四大岛,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图为马达加斯加岛等高线地形图。

满分5 manfen5.com

(1)试分析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4分)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马达加斯加岛人口分布集中在中部的原因。(4分)

 

(1)地处热带,终年高温。(1分)  处在东部山地的迎风坡,东部沿海暖流的加湿作用,稳定的东南信风从海上(印度洋上)带来丰富水汽,降水十分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3分) (2)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地区气候过于湿热,西部的热带草原地区气候炎热,易发生旱灾,东南部沿海易遭受飓风侵袭,均不适宜人类居住;而中部的台地,地势较高,气候凉爽,适宜生产生活,因此人口成为密集区。(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马达加斯加岛在非洲东部,南回归线穿过,地处热带,终年高温;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有丰富的降水;沿岸马达加斯加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形成了全年高温,降水十分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的热带雨林气候。 (2)马达加斯加岛地处热带,东部为热带雨林地区气候过于湿热,西部的热带草原地区气候炎热,雨旱季争明,易发生旱灾,东南部沿海易遭受飓风侵袭,均不适宜人类居住;而中部的台地,地势较高,气候凉爽,适宜生产生活,因此成为人口密集区。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马达加斯加岛地理环境特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沿海某区域图,AB为晨昏线,此时甲地刚好看到日落,甲地常年受西风影响。回答下列问题。(8分)

满分5 manfen5.com

(1)图中河流位于________(南、北)半球。其流向是____。(2分)

(2)如果该医域位于西半球,则图中河流注入的大洋可能是_________.该河流发源的山脉成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此时,如果乙地时间为当地时间l7时,则北京地区的昼长大约为____小时。(1分)

(4)甲地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2分)

 

查看答案

北京市在优先保证高端、高效、高辐射力优势产业用地供应的原则下,制定了城市建设土地供应计划(如图所示)。读图回答下题。

满分5 manfen5.com

【小题l】商业服务用地较少的原因是

A.公用事业的发展                        B.该市服务范围覆盖全国

C.金融业和工矿业的发展                  D.商业服务业高度集聚

 该土地供应计划最有利于该市

A.改善人居环境                          B.促进工业发展

C.调整产业结构                          D.推动科教事业

 

查看答案

图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题。

满分5 manfen5.com

【小题l】2005-2010年,人口迁入数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

A.安徽       B.四川       C.广东       D.上海

 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之间的人口迁移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加速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提高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查看答案

年龄中位数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自然顺序排列时居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数值,年龄在这个人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下表示意2010年部分国家及世界人口平均年龄中住数(单位:岁)。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满分5 manfen5.com

【小题l】从表中可分析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A.中国人口平均年龄为35.2岁,属年轻型人口

B.表中各国,日本是人口最老的国家

C.日本的老龄人口数量(≥65岁)比中国的多

D.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中国的高

 中国已经进入现代型人口增长阶段,但当前乃至今后较长时期内劳动力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这是因为

A.平均年龄中位数较小       B. 劳动密集型企业大幅减少

C.人口性别构成不合理       D.外籍劳动力的大量涌人

 

查看答案

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可持续发展从概念走向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图表示碳物质在地球各图层中的循环过程,读图完成下题。

满分5 manfen5.com

【小题l】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一②一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循环的过程

B.控制④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

C.⑤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

D.①→⑥环节揭示了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影响,是差异性的表现

 据图分析,我们应该把“节能减排”的重点放在

A.农村更多使用沼气获得绿色能源       B.大规模发展第三产业

C.大力开发水能和核电                 D.依靠科技提高化石燃料的使用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