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该区域的地势特征为( )
A.东南高西北低 B.南高北低 C.北高南低 D.东北高西南低
2.关于图中水库( )
A.是南水北调的东线取水地
B.夏季蓄水水位达最高
C.水质较差,需经特殊净化后使用
D.图中输水工程是为缓解水库蓄水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的问题
读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甲地﹝14.6 °S, 47.8 °E, 海拔 57 m)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平均气温℃ |
26.4 |
26.5 |
27 |
27.2 |
26.4 |
25.1 |
24.6 |
24.7 |
25.3 |
26.4 |
26.9 |
26.8 |
降雨量mm |
428.6 |
396.6 |
199 |
83.3 |
21.4 |
6 |
6 |
5.8 |
12.8 |
49 |
132 |
299.5 |
乙地(18 °S, 44°E, 海拔 23m)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平均气温℃ |
26.9 |
26.8 |
27 |
26.5 |
24.7 |
22.9 |
22.6 |
23.2 |
24.5 |
25.9 |
26.9 |
27.1 |
降雨量mm |
306 |
288 |
122.3 |
30.7 |
9 |
2.8 |
4.7 |
3.9 |
5.8 |
14.7 |
49.2 |
194.8 |
1.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
A.甲为热带季风气候、乙为热带草原气候
B.均为热带草原气候
C.甲为热带草原气候、乙为热带季风气候
D.均为热带季风气候
2.甲地旱季比乙地短,降水量更丰富,主要原因是( )
A.两地地形位置不同,甲位于迎风坡、乙位于背风坡
B.甲受湿润的西南季风影响时间比乙长
C.甲地受暖流影响,乙地受寒流影响
D.甲地受赤道低压控制时间比乙长
读某地等高线图,回答问题。
1.对图示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水能、太阳能资源丰富 B.河流春汛、夏汛明显
C.湖泊均为咸水湖,且面积不断增大 D.日较差较大,年较差较小
2.对区域内众多湖泊成因的解释,可信的是( )
①冰川侵蚀形成冰蚀洼地,冰雪融化,形成湖泊
②地壳活动强烈,造成地表断层形成沟谷及洼地,形成湖泊
③火山喷火口休眠以后积水而成
④河流摆动和改道而形成的湖泊
⑤洼地积水融化其下冻土层中的冰,使得洼地越来越深,积水越来越多,形成湖泊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⑤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 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 ② 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
③ 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 ④ 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①沙尘暴 ②水土流失 ③泥石流 ④土地沙漠化
A.①② B.②③ C.④② D.③④
读某两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B城市位于A城市的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2.与图2区域相比较,图1区域发展棉花生产的不利条件是
A.交通便利 B.劳动力价格低
C.政策扶持力度小 D.科技水平低
3.图示两区域共同拥有的特色旅游资源是
A.大漠孤烟 B.海上明月 C.林海雪原 D.飞瀑流急
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著名山脉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四个小黑点为中国领土四至点(最东、最西、最北、最南)。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左侧山脉南北延绵大约
A.700km B.2400km C.1200km D.1800km
2.春分日时,
A.最东至点日出最迟 B.最西至点正午太阳最大
C.最南至点线速度最大 D.最北至点白昼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