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游白水书付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选自《东坡志林》)

(注)①幼子过:苏轼的三儿子苏过。②殆:大概。③磓(duī)石五丈:用五丈长的绳子系石投入水中,是测水深的方法。④崖:边。⑤巨人迹:巨大的脚印。⑥掬():捧。⑦馀甘:橄榄。

1.下列句子断句有误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B.其岸势/犬牙差互

C.折处/辄/为潭 D.复/与过/饮酒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心之 

(2)以其境过

(3)影颓然

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坻,为屿    不足外人道也 B.乃记之而   停数日,辞

C.其源殆熟物   高二黍许 D.以付过     家十二卷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5.(甲)(乙)两文都作于作者被贬谪之后,分别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A 2.(1)以……为乐;(2)凄清;(3)回头看。 3.B 4.(1)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2)水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是所谓佛的痕迹。 5.【甲】文主要表达了作者的孤凄悲凉之情;【乙】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之情。 【解析】 1. A.主谓语要断开,正确的断句为:潭中鱼/可百许头。故选A。 2.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作答此题,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注意词类活用现象及通假字、古今异义。乐,形容词意动,以……为乐;清,凄清;顾,回头看。 3. A.成为/对,向; B.离开/离开; C.可以/大约; D.动词,写/名词,书信; 故选B。 4.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 (1)“凄”“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悄怆,忧伤;邃,深。 (2)崖,边;迹,脚印;数十,几十;佛迹,佛的痕迹。 5. 本题考查理解情感。甲文,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从中可以感受作者的孤凄悲凉之情;乙文,是一篇写得非常优美的游记,描述自己和小儿子苏过泡温泉和游览佛迹院的一天经历,表达了东坡的闲情逸致,以及随遇而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从文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默写。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郑风·子衿》)

(2)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__。(《诗经·秦风·蒹葭》)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运用双关的手法,委婉地表达出自己无人引荐做官,不能为国效力而内心羞愧的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意境相似。

(5)《桃花源记》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桃花源人悠然自得的生活。

 

查看答案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玲的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小玲陪家里的老人一起登高望远,赏菊吟诗,遍插茱萸。

B.小玲的生肖属相是蛇,弟弟比她小2岁,小玲要挑选一款生肖属相的玩具送给弟弟作为生日礼物,她选择了一只可爱的机器狗。

C.小玲向同学小明询问他母亲的姓氏,按照古代的礼仪应这么问:“令堂贵姓?”

D.老师提问:“农历二月份有哪些节气?”小玲回答:“惊蛰和春分。”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每次出发之前,都有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辩论,而每次返回之前的争论则更为响亮。

②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做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

③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调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

④那接着而来的低语,是它们在论述食物的价值。

⑤从早到晚,它们一群一群地喧闹着往收割后的玉米地飞去。

⑥它们现在所吃的玉米粒在整个冬天都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所以才未被那些在雪中搜寻玉米的乌鸦、棉尾兔、田鼠以及环颈雉所发现。

A.③②①④⑤⑥ B.②⑤①③④⑥ C.⑤①④⑥③② D.②⑥④①③⑤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明代魏学洢的《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写的《虞初新志》,核舟上所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出自苏轼《赤壁赋》。

C.古人经常籍贯、姓名、字号连用,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虞山”是山名,表明籍贯(常熟);“王”是姓,“毅”是号,“叔远”是字;“甫”是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D.《回延安》是贺敬之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如“白羊肚手巾”“羊羔羔”等,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查看答案

下列对课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用“传语”“暗示”“唱歌”等词将动植物拟人化,写得有情有感,这种手法大大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

B.《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明写游鱼暗写潭水清澈,笔法妙极。

C.《灯笼》以小说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作者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D.《安塞腰鼓》中“好一个安塞腰鼓!”出现三次,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气势,推动情节和情绪向高潮发展,还提示了文章的内容层次;“好一个”抒发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可以说是文章的抒情线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