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组合文本阅读 话说美丑 材料一 《也说颜值》 ①过去,我们夸奖一个人长相英俊、风...

组合文本阅读

话说美丑

材料一

《也说颜值》

①过去,我们夸奖一个人长相英俊、风度潇洒,喜欢用“一表人才”。现在,网友们又发明了一个热词:颜值。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颜值”呢?

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相貌从未被大家忘记,“貌比潘安”的赞誉流传至今。但潘安被称赞并不单单因为他的相貌,他的德行、他的才华、他对妻子的专情才是他被后人记住的关键所在。所以,颜值高固然是优势,但仅有高颜值是远远不够的。

③颜值高,让人易于在社会生活中占得先机。在人类的进化史中,真的难以彻底剔除人性中的“爱美”基因。放眼当今世界,相貌甚至被当成了一种商品或一个消费符号。在职场、社交场以及婚恋场上,颇值高的人都比颜值低的人更加如鱼得水;而那些颜值不高的人,却不太容易在第一时间得到别人的垂青。于是,很多人吐槽说:对这个看脸的世界失望了!

④如果仔细研究人类发展史,颜值不高的人,对这个世界大可不必失望。就长远发展来说,一个人更重要的是拥有德行和才华。

⑤貌因德而美。外表是皮囊,德行才是核心,若非如此,再好的相貌也没有价值。汪精卫长相英俊,气度不凡,可谓“颜值高”,但这样一位相貌出众的热血青年后来却做了汉奸,至今仍遭到中国人的唾弃。德不配颜,徒有“颜值”之虚名,其“高颜值”反倒成了一个笑话。

⑥才补颜不足。颜值低是一种“先天不足”,才华却是弥补这种“不足”的营养剂。英国人戈登在他的著述中对晚清大臣曾国藩有如此描述:个子中等,身材肥胖,脸上皱纹密布,脸色阴沉,目光迟钝;穿着陈旧,衣服打皱,上面还有斑斑的油迹。可以看出,曾国藩的外貌并不“漂亮”,可谓“颜值不高”,但他却在大风大浪中凭借过人才华,成就一番事业,名留青史,令人敬仰。

⑦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现在也有流行语“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终于人品”。无论是一个人如何风华绝代,最后沉淀下来值得称道的只有两样——德行和才华,然后才可能说,这个人还有“颜值”。

材料二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貌取人,失之子羽。”这句话有关的故事是这样的:孔子有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想要侍奉孔子。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地说:“我只凭相貌判断人的品质能力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就错了。

材料三

《世说新语》节选

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奇丑。交礼①竟,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桓必劝入。”桓果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察之。”许便回入内。见妇,即欲出。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②之。许因谓曰:“妇有四德③,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云:“皆备。”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注释①婚礼②裾:衣服的大襟。四德:古代对妇女的要求,指德、容、言、工,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相貌、言语和治家之道。

1.结合原文,分析下列句子中“但”字的作用。

颜值高固然是优势,仅有高颜值是远远不够的。

2.把材料二改写成材料一第⑥段的一个论据。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貌取人________

(2)桓果许云 ________

(3)见妇________

(4)便捉裾________

4.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新 妇 所 乏 唯 容 尔 然 士 有 百 行 君 有 几

5.翻译下列句子

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许允妇的性格特点。

7.读了以上三则材料,结合实际谈谈你受到哪些启示?

 

1. “但”表示转折,从上文颜值高固然是优势转到说仅有高颜值是远远不够的。这个词引起了读者的注意力和思考,起到强调和突出后半句的作用。体现了议论文性语言的准确、严谨。 2. 孔子的弟子子羽,体态和相貌很丑,连孔子都因他貌丑而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地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3. (1)凭 (2)对……说,告诉 (3)已经 (4)使……停留 4. 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 5. 适逢许允有客人到访,新媳妇就让婢女去看客人(是谁) 6. 从文中的内容来看,许允妻是个有德有才(智慧),有自知之明的人 7. 我觉得一个人德行和才华比颜值更重要,不能因为自己貌美就自以为是,不学习,不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更不能因为自己貌丑就妄自菲薄,意志消沉,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才学和德行,从而赢得他人的尊重。对待别人我们决不能以貌取人,要看中别人的才华和人品。 【解析】 1.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但”本义:用在后半句,表示转折的语气。语境义:强调和突出后半句仅有高颜值是远远不够的。引起了读者的注意力并体现了议论文性语言的严密的特点。 2.题干要求把材料二改写成材料一第⑥段的一个论据。也是在考查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论点。材料与观点必须统一。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因此论据与论点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有契合点才行,否则就不能证明论点。也就是把材料二的事件概括一下,使之能证明“才补颜不足”这一分论点。总之,在概括材料二的事实时,要看准材料一第⑥段的的分论点。语言要简明通顺。 3.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语”:对……说,告诉。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以”作为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4.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译为:新妇所缺少的只是容貌罢了。可是读书人应该有各种好品行,您有几种?此题要注意把几个意思划开。注意标志性的虚词“尔”等。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会”:适逢。“至”:到访。“令”:让。 6.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可分析“无忧,桓必劝入”“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等语言描写,即可归纳出许允妻是个有德有才,有自知之明的人。 7.要答好此题,首先要阅读好三则材料,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文言文要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三个材料的中心,看看三个材料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社会实践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如可从德行和才华比颜值更重要,平时要注重自己品德的修养与才华的培养等角度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学作品阅读。

打眼

玩古玩,一辈子没打过眼的人很少,但李真的师父老何算一个。

老郭和老何多年前本是朋友,但后来因为是同行,成了冤家。

不久前,老郭突然就倒了。究其原因,都是因为一幅字画。

年前,老郭举债以三百万的价格买了一幅明朝钱塘大画家戴文进的《风雨归舟图》。图到手,联系了买家之后,买家请来权威的专家一鉴定,确认是赝品,拱手而去。老郭,深受刺激,就倒了。

墻倒众人推,老郭被骗的消息一传出来,要债的人都找到医院里了。

这一切,老何当然都看在眼里。老何叫来李真,让他去一趟医院。

李真奇怪,问为什么?

老何沉吟:“老郭还是有些眼力的,你去和他商量一下,《风雨归舟图》还卖不卖?如果卖,拿来给我看一下。”

李真来到病房,说明来意。老郭权衡之后,答应了。

老何看过了画,大喜。说,权威专家也打眼了。说完,让李真去找老郭谈价。

老郭说,我认栽,二百万。

老何得到消息,一笑,以他现在的情况,还有资格讲价?最多八十万。

这八十万,可算救了老郭。

老何拿到画后,小心地盖上自己的收藏印章。将画小心地保存了起来。

李真看着不露声色的老何,心想,高明啊,师父这才是真的捡漏啊。

过了没多久,李真在参加一次交流画展的时候,看见了那幅《风雨归舟图》,上面有师父的收藏印,一边却标着大大的“赝品”二字。

李真问老何:“师父,您这次真的打眼了,因为你也起了贪念。”

老何摇头否认:“我没有打眼。”李真再问,老何笑而不答。

1.阅读小说要注意把握情节和人物。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对话。

小古:小小说讲究简洁,这是老何和老郭的事,没有李真这个形象,故事也合理。

小玩:我不同意,李真这个人在小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情节上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塑造老何这个形象看,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这句话中的两个“小心”有什么表达效果?

老何拿到画后,小心地盖上自己的收藏印章。将画小心地保存了起来。

3.读完全文,你觉得老何和老郭到底是朋友还是冤家,请结合相关情节简述。

4.“打眼”和“捡漏”是在古玩行里的一组反义词。“打眼”是指买东西没看出毛病,上了当。“捡漏”就是用很便宜的价钱买到很值钱的古玩,而且卖家往往是不知情的。有人说本文的标题用 “捡漏”更好,你觉得呢?

 

查看答案

阅读鲍鹏山评说《水浒》时的一段话,参考鲁达的示例,请你选择林冲或武松,结合人物经历加以具体阐述。

“鲁达登场,作者描写的是他的品性,鲁达是圣人。

林冲登场,作者描写的是他的性格,林冲是凡人。

武松登场,作者描写的是他的武艺,武松是神人。”    

——鲍鹏山

(示例)鲁达,金圣叹曾用四个“遇”字评价鲁达:“遇酒便吃,遇事便做,遇弱便扶,遇硬便打。”“遇弱便扶,遇强便打”,这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境界。为素不相识的金翠莲,他挺身而出,仗义施援,三拳打死镇关西,被官府追捕,在五台山削发为僧;在野猪林救了林冲得罪了高俅,被迫在二龙山落草。鲁达身处混乱复杂的社会,却能以“简单”的心地和方式立身行事,而且坚持到了最后。这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是他品性高贵的体现,真乃圣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散文著称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人。

B. 谦称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如:“足下、先生、大人”是敬称:“愚、鄙、子”是谦称。

C. 古人把一夜分成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湖心亭看雪》中“是日更定矣”,其中“更定”就是指这个时候。

D. 古代年龄称谓从小到大排序是:豆蔻、及笄、加冠、而立、不惑、知命、花甲、古稀、耄耋、期颐。

 

查看答案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酒临风______

(2)颓然乎期间______

(3)太守______

(4)焉得有此人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分外妖娆。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肯将衰朽惜残年。

(4)汉文有道恩犹薄,__________? 

(5)树绕村庄,水满陂塘。________,豪兴徜徉。

(6)_____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

(7)古诗词中的月,仪态万千,摇曳多姿。它是苏轼对弟弟的美好祝愿“__________”;是杜甫战乱年代对家乡的思念“__________”;是温庭筠诗中晨起远行的清苦“_____________”;是李商隐笔下对着镜子孤影自怜的相思之苦“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