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万里思路一卷出——旷世奇珍《丝路山水地图》 近年,一件佚失已久的明代地图——《丝...

万里思路一卷出——旷世奇珍《丝路山水地图》

近年,一件佚失已久的明代地图——《丝路山水地图》重新呈现在国人面前,消息一出,立刻在业界引起轰动。

经历:拂去蒙尘见真颜

《丝路山水地图》又名《蒙古山水地图》,原藏于明朝内府,20世纪30年代流出国外,被日本著名收藏机构藤井有邻馆收藏。由于图上题款被人裁去,原名不得而知。因原收藏者尚友堂在卷头包首题写了“蒙古山水地图”几个字,所以以此命名。图名所谓“蒙古”,是指16世纪尚称雄欧亚大陆、仍然统治着从今天的甘肃嘉峪关以西直至土耳其和北非的蒙古四大汗国的后续王朝,如蒙古和撒里畏兀儿诸部落(源于窝阔台汗国)、帖木儿帝国(源于察哈台汗国、伊利汗国和金帐汗国)等。因此《蒙古山水地图》很可能就是原名。整幅地图采用中国古地图的传统方式手卷式绘成,幅宽59厘米,长30.12米,绘于缣帛之上。由于整个地图用青绿山水画法绘制而成,所以一直被藤井有邻馆当作清代佚名青绿山水绘画作品收藏,秘不示人,日本学界也无人知晓此图。

研究表明,这幅气势恢弘的《丝路山水地图》约绘制于明朝嘉靖三年至嘉靖十八年(1524—1539年)之间,是一幅属于明朝宫廷的皇家地图。该图还是明代以西域为表现内容的各种地图的母本,如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刻本《西域土地人物图》(收入明代学者马理等人纂修的《陕西通志》)和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刻本《西域图略》(收入明代无名氏所编纂的《陕西四镇图说》)、明代彩绘本《西域土地人物图》等。从《西域土地人物图》的相关记载来看,保存到今天的这幅《蒙古山水地图》只是原图的四分之三,地理范围从嘉峪关到天方共211个西域地名;其余四分之一被人裁切,地理范围从天方到鲁迷(时为奥斯曼帝国首都,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原图长度当在40米左右。图上所标注的地名均为方块汉字,但绝大多数地名都不是汉语,而是突厥、蒙古、波斯、粟特、阿拉伯、希腊、亚美尼亚语地名。如果不熟悉西域地理,简直不知所云。

内容:彩绘地图的典型代表

《丝路山水地图》全面反映了明朝与西方的陆路交通情况,充分展示了明代中叶中国人丰富的世界地理知识。

中国古代地图一般采用两种方式绘制:一种是西晋地图学家裴秀所倡导的“计里划方”形式。第二种是采用山水画的形式。中国古代地图大多数以山水画的形式出现,因为中国古代山水绘画与地图绘制同源,绘制地图时常常不讲究科学性与准确性,特别是一些尺幅涵盖较大的地图,因此一些绘制精美的地图甚至被列入艺术品。彩绘地图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明清时期依然比较流行,《蒙古山水地图》就是典型代表。

技法:主流青绿山水画

打开地图我们可以看到,从嘉峪关到天方的数千公里山川道路均用青绿山水技法绘制而成,图中所有比较重要的城邑都画成中国式的带城门洞的四方城墙,图上山川秀美,林木葱茏,道路逶迤其间,将一个个都邑连接起来,每个都邑的上方或旁边基本都标有汉文地名。《丝路山水地图》的画面中虽然没有画出反映各地风土人情的人物、动物形象,以之为母本的明代刻本《西域土地人物图》和彩绘本《西域土地人物图》,却画了很多的人物、动物形象,其中出现最多的是阿拉伯长袍装束的人物形象,因为这个广大的地区在15世纪中期已经基本伊斯兰化。画面中的人物或手牵骆驼,或背负行囊,或骑马行走,或席地而坐,面前放着酒壶和酒杯;或在树荫之下乘凉;衣服则有红、白、绿、赭等色,有的地方还画有伊斯兰风格的野地帐篷,有人物出入其中。相关的文字材料则证明当时的中国人对西域地区的风土人情有着相当透彻的了解。《丝路山水地图》的绘画艺术水平十分高超,其绘画手法是明代中期盛行一时的青绿山水画法。青绿山水画法从唐代开始发展,至宋代达到高峰,到明代虽然已经是末流余波,却仍然在宫廷绘画中占据主导地位。《丝路山水地图》主要用矿物颜料石青、石绿绘制,用青绿画法,着色浓郁,装饰性强。因为使用矿物颜料,虽经历数百年而色泽鲜艳夺目,几乎不减当年。

在中国历史上,明代是一个创造了无数奇迹的朝代。郑和下西洋创造了当时的航海奇迹,为我们留下了《郑和航海图》,全面反映了明帝国与西方的海上交通。而这幅规模宏大的《丝路山水地图》,则生动反映了明代中期延续千年的丝绸之路最后的辉煌。

——新浪搜狐

链接一:201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在特别设计的《国宝回归》环节中,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讲述国宝《丝路山水地图》回归故事。在2016年捐资8000万元支持故宫“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后,许荣茂于2017年再度出资捐赠《丝路山水地图》,这都成为了中国文物保护的重要善举。

——《南方都市报》

链接二: 圆明园猴首、牛首、虎首及猪首铜像因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而流失海外,凝聚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与血泪。2000年春,佳士得和苏富比两家拍卖公司不顾中国国家文物局的声明和广大华夏儿女的震惊和愤慨,公开在香港拍卖圆明园猴首、牛首和虎首铜像。在国宝拍卖前半小时,中国保利集团公司领导深感国宝已经处于失控状态,可能蒙受再次流失的厄运。在民族利益有可能遭受损害的危机关头,保利集团领导当即指示保利艺术博物馆在港代表到拍卖现场抢救国宝。经过一番艰苦努力,最后终于以3000多万港币的价格拍购到圆明园猴首、牛首和虎首铜像。

——摘自网络

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因卷头包首题了“蒙古山水地图”,所以《丝路山水地图》原名《蒙古山水地图》。

B. 由于整个地图一直被藤井有邻馆当作明代佚名青绿山水绘画作品收藏。秘不示人,也无人知晓此图。

C. 研究表明,这幅气势恢宏的《丝路山水地图》是一幅属于明朝宫廷的皇家地图。

D. 图上所标注的地名均为方块汉字,所以后人很容易就能读懂。

2.对说明文语言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古代地图大多数以山水画的形式出现”,“大多”从数量上进行限制,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不能去掉。

B. “从嘉峪关到天方的数千公里山川道路均用大青绿山水技法绘制而成”,“均”字可换成“全部”,不改变句子原意。

C. “相关的文字材料则证明当时的中国人对西域地区的风土人情有着相当透彻的了解”,从“相当透彻”可知说明当时中国人对西域风土人情完全了解。

D. “原图长度当在40米左右”,“当”“左右”这些词科学准确的估计了原画的长度。

3.从表达方式看,下列说法不属于对《丝路山水地图》进行说明的是(    )

A. 整幅地图采用中国古地图的传统方式手卷式绘成,幅宽59厘米,长30.12米,绘于缣帛之上。

B. 彩绘地图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明清时期依然比较流行,《蒙古山水地图》就是典型代表。

C. 《丝路山水地图》的绘画艺术水平十分高超,其绘画手法是明代中期盛行一时的青绿山水画法。

D. 近年,一件佚失已久的明代地图——《丝路山水地图》重新呈现在国人面前,消息一出,立刻在业界引起轰动。

4.属于中国的文物却屡屡被外国拍卖公司拍卖,许多有志之士花巨资购回。你认为应不应该购回?请大胆地表达出来。

5.根据文段,说说为什么后人将该地图命名为《丝路山水地图》?

 

1. C 2. C 3. D 4. (一)应该购回[示例]:中国的文物就是中国的,由于历史的原因遗失在外,用回购的方式是保留中国文化最便捷的方式,是对中国知识产权的维护。 (二)不应该购回[示例]:中国的文物由于历史的原因遗失在外,可以通过国际呼吁索回。如果一味的用巨资回购,只会助长文物贩卖者的嚣张气焰。 5. 生动反映了明代中期延续千年的丝绸之路最后的辉煌,用大青绿山水技法绘制而成,全面反映了明朝与西方的陆路交通情况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原文是说“因此《蒙古山水地图》很可能就是原名”;B.原文是“清代”,不是“明代”;C.正确;D.原文语句是“图上所标注的地名均为方块汉字,但绝大多数地名都不是汉语,而是突厥、蒙古、波斯、粟特、阿拉伯、希腊、亚美尼亚语地名。如果不熟悉西域地理,简直不知所云”,所以。D项中“图上所标注的地名均为方块汉字,所以后人很容易就能读懂”的说清与原文不符。据此,答案为C。 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本的理解。文中所说的“相当透彻”,并不等同于“完全理解”。故答案为C。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章第1段“近年,一件佚失已久的明代地图——《丝路山水地图》重新呈现在国人面前,消息一出,立刻在业界引起轰动”是对《丝路山水图》重现后,在业界造成的影响,而不是对《丝路山水图》的说明。所以,D项“一件佚失已久的明代地图——《丝路山水地图》重新呈现在国人面前,消息一出,立刻在业界引起轰动”所表达的意思与原文不符。故答案为D。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这类试题实际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这样的标志性语言,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叙写理由,做到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论说有力。本题如果认为应该购回的,可从保护中国的古代的文化遗产的角度来分析;若认为不应该用钱来购回的,可以从国际社会的道德和打击文物贩卖者的嚣张气焰的角度来分析。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5.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梳理和分析概括能力。阅读文章,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梳理文章的说明层次,结合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语句概括作答。可结合文本中的“《丝路山水地图》全面反映了明朝与西方的陆路交通情况,充分展示了明代中叶中国人丰富的世界地理知识”“打开地图我们可以看到,从嘉峪关到天方的数千公里山川道路均用青绿山水技法绘制而成”“这幅规模宏大的《丝路山水地图》,则生动反映了明代中期延续千年的丝绸之路最后的辉煌”这些语句概括作答。(《丝路山水地图》主要作用是地图)据此概括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圣明”“肯”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2)诗歌颈联表达了诗人内心怎样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则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期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大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潇湘               此乐何尽来

B. 太守自              太守

C. 则有国怀乡             游人而禽鸟乐也

D. 醒能述文者              物喜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表达方式来看,选文(甲)先叙后议,以议论为主;选文(乙)记叙、横写、议论相结合。

B. 从句式来看,选文[甲]骈句与散句结合,自由交错, 朗明上口;选(乙)大量使用“也”字,一气呵成,如珍珠串联。

C.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与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均被贬官在外,但是两人都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此,他们是古仁人的代表。

D. 范仲淹的“先忧后乐”与欧阳修的“与民同乐”都具有民本思想,但《岳阳楼记》表达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醉翁亭记》 则是直抒胸臆。

 

查看答案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强饮三大                 (《湖心亭看雪》)              ___________

(2)至若春和明               (《岳阳楼记》)                ___________

(3)水中藻、荇交横,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            ___________

(4)寻向所志                   (《桃花源记》)                ___________

(5)两岸连山,略无处         (《三峡》)                    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来?(《子衿》《诗经·郑风》)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C.书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行香子》秦观)

D.树木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醉翁亭记》欧阳修)

E.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观沧海》曹操)

F.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峨眉山月歌》李白)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选四题作答

A. 秋草独寻人去后,_______________。(《长沙过贾谊宅》)

B. _______________,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

C.一封朝奏九重天,_______________。(《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D._______________,娇儿恶卧踏里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E._______________,枳花明驿墙。(《商山早行》)

F.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秋词》)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梦”是温馨的怀想,是美好的期盼。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他的思乡之情;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他希望得到重用的愿望。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的对话,代班长拟写一则通知。(只写正文,不超过60字)

班 长:区科技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了,周六的社会实践活动就去那儿吧。

团支书:好啊。听说里面增设了八大行星体验展台,以前北京才有,难得一见。

班 长:是啊,那里还可以借乐高玩具,凭个人借书卡每次可借10天。这几天去的人很多。

团支书:那我们就去那里做志愿者吧,帮助工作人员整理图书,打扫卫生,维持秩序。你看我们什么时候出发?

班 长:上午8点整,在学校门口集合出发。

团支书:好的。写通知和点名的事就归你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