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宋,张菊花七岁,后母潜鬻①于范尚书家,绐②其父曰:“失之。”父哭丧明。后数年,菊花与父遇于金宅,相持痛哭,遂辞主从父归。父欲逐后母,菊花曰:“儿非母不得入贵人家,母乃有德于儿,又何怨焉?儿归而母逐,儿心何安。”乃止。父老无子,家贫,卒。菊花孝事后母,不能行,则每负之。后母卒,菊花佣作富家,忠勤和俭兼备焉。
菊花为佣。每与女仆语。谆谆诲以忠勤。或不纳而诟之。辄谢不较。遇劳苦事。则以身先之。与以钱刀衣服,必固辞。不得已乃受,寸帛尺薪无敢弃。女仆之幼者,为栉沐纫。视如己女。其令德不可胜数。
(注释)①鬻:卖。②给:同诒(音代),欺骗;欺诈。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后母潜鬻/于范尚书家 B. 父/哭丧明
C. 菊花与父/遇于金宅 D. 菊花/佣作富家
2.解释句中加点词。
(1)丧(________)
(2)卒(________)
(3)事(________)
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儿非母不得入贵人家,母乃有德于儿,又何怨焉?
(2)或不纳而诟之。辄谢不较。遇劳苦事。则以身先之。
4.张菊花阻止父亲赶走后母的举动,体现了她怎样的美好品性?读此故事你有怎样的感受?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列小题。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①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②。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③,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释)①蒋捷,生卒年不详。这首词是词人于南宋消亡之初,漂流太湖一带,乘船经过吴江县时所作。②帘招:指酒旗。③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调弄起镶有银字的笙,点燃起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片首句点出了“春愁”这个主题,“一片”形容词人愁闷连绵不断,“待酒烧”是急欲排解愁绪。
B. 下片首句点出“归家”的情思,“何日”道出思归的急切,“洗客袍”是结束旅途的劳顿,换去客袍。
C. “流光容易把人抛”感叹时光流逝之快。
D. 全词以首句的“春愁”为核心,选取典型景物和情景,只为了突出“春愁”倦游思归之愁的内涵。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摇”字颇具动态感,刻画出乘船主人公的动荡漂泊之感;“招”字,意为招徕顾客,透露出词人的视线为酒楼所吸引并希望借酒浇愁的心理。
B.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用当地两个特色景点和凄清悲凉的气氛对愁绪进行了渲染。
C.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化抽象的时光为可感的意象,以两种植物的颜色变化来具体表现时光流逝之快。“红”“绿”二字活用为动词,化静为动。
D.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词人想象归家后的温暖生活,思归的心情更加急切,此处为实写。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是( )
A. 如果一只蝈蝈死了,活着的一定不会放过吃其尸体的机会的,就像吃普通的猎物一样。
B.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C. 农民都说:“看见这样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D. 银杏树的落叶不正是绝好的引火的燃料吗?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马路的尽头,被洗刷得一片水绿的草地所拥抱,青海湖安静地向地平线延伸着。
②它就像是一行诗——在名为青海湖的诗篇腹地,又有这样一串诗行镌刻于此。
③沿着被雨水清洗干净的柏油马路行走,清透的空气里,马路上黄色的标志线和路边蓝色的指示牌,也显得更加鲜亮明艳。
④而在青海湖和我们刚刚走出的会场之间,是青海湖国际诗歌广场,五十余米长的诗歌墙在广场上写意地延展着,《青海湖诗歌宣言》与二十余位古今中外著名诗人肖像镌刻其上。
⑤闹过一场小脾气后的青海湖,显得青春、灵动又带着点俏皮。
A. ⑤③①②④ B. ③①⑤④② C. ⑤①④② D. ③②①④⑤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正如灵魂的高低决定着人的水平一样,主题的深远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作品的水平
B. 妈妈说的羚羊是用一件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
C. 通过中国蓬勃发展的“互联网+”和消费升级,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看到了发展新事业的商机。
D. 很多人喜欢运动,但专家提醒,适当运动才能增加人体免疫力,运动要讲究科学性。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入六月份,温度的持续升高,天气真是炙手可热。
B. 张教授是著名的民间收藏家,他深谙艺术,附庸风雅,搜集了大量的名人字画,部分藏品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C. 当地时间1月28日凌晨在美国滨州的一处洗车场发生耸人听闻的枪击事件,造成5人死亡。
D. 这些画里的虾之所以栩栩如生,是由于他深刻观察过真正的虾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