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外吃饭扫一扫,路边买水果扫...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外吃饭扫一扫,路边买水果扫一扫,挂号缴费一键结算……出门不带钱包,带上手机就够了。丰富的场景、便捷的服务,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

《2017移动支付用户调研报告》显示,2017年,98.1%的用户表示最常在生活类场景使用移动支付,如购买吃穿用方面的生活所需品等;其次为票务类,如购买电影票、演出票等,占比为80.6%;酒店、机票等商旅方面的支出排名第三,占比为68.9%;公共事业类缴费排名第四,占比为61.5%;通过移动支付在娱乐业务下载场景和投资理财场景进行支付的用户,分别占比为55.2%和40.2%。可以说,移动支付已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材料三)

用户认为未来移动支付最需要改善的内容,应用场景范围占比70.7%,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是安全性,占比为67.5%。

由此可见,用户希望能够随时随地方便地使用移动支付,也迫切希望市场主体进一步增强移动支付的安全性。针对人们日常生活接触较多的条码支付,人民银行不久前发布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为条码支付业务开展提供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值得关注的是,《规范》提出分类实施交易额度管理,其中基于防替换、防盗刷等因素考虑,要求银行、支付机构对使用静态条码进行支付执行更加严格的额度管理措施,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者所有支付账户、快捷支付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蔡洪波认为,总体看,各项单日累计交易额度能够有效满足绝大部分客户使用条码支付进行付款的需求,基本不影响消费者使用的便利性体验,同时也能够显著提高条码支付的安全水平。条码支付规范的出台有利于引导市场主体合规经营、合理创新、有序竞争,防范资金和信息泄露风险,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1.根据材料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们使用移动支付最经常的场景是购买吃穿用等生活用品。

B. 越来越多的商家签约使用移动支付,使移动支付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

C. 移动支付在让人们消费购物更方便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足。

D. 移动支付在进入我们的生活,现在人们出门都不用带钱包了。

2.说说材料一的图标传达出什么信息?请用材料二中的一句话回答

3.阅读材料三,谈谈《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发布有什么作用?

 

1.D 2.移动支付已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3.(1)为条码支付业务开展提供统一的规范和标准。(2)防替换、防盗刷,显著提高条码支付的安全水平。(3)有利于引导市场主体合规经营、合理创新、有序竞争。(4)防范资金和信息泄露风险,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可知,使用移动支付的不是所有的人。选项D中“现在人们出门都不用带钱包了”的说法太绝对,不符合实际情况。故答案为D。 2.试题分析:考查对图表信息的概括能力。从材料一的图表来看,移动支付平台涵盖了衣、食、住、行、娱乐等生活场景。材料二中的“移动支付已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对这一情况的概括。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阅读材料三,根据题意筛选相关的信息概括作答即可。“《条码支付业务規范 (试行)》, 为条码支付业务开展提供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规范》提出分类实施交易额度管理, 其中基于防替换、防盗刷等因素考虑。”“同时也能够显著提高条码支付的安全水平。”“条码支付规范的出台有利于引导市场主体合规经营、合理创新、有序竞争, 防范资金和信息泄露风险, 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依据以上这些信息概括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①作为教师“祖师爷”,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中国古代社会有着尊师的传统,但这一传统并不始于孔子。孔子以身作则,以己示范,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好学的精神、博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不仅赢得了学生的敬佩和爱戴,而且赢得了全社会和后世的尊重和礼敬。

②战国末期的荀子,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天地君亲师”的序列。在他看来,天地是生存的根本,祖先是种族的根本,君师是政治的根本。这三者缺少其中之一,就不会有社会的秩序、人民的安宁,更谈不上生活的幸福。高度尊崇礼法的荀子认为,如果没有教师,世人就不懂得礼法,只能是偏离正道,遭致灾难和祸害;相反,人有了教师、懂了礼法,就会通达事理,明辨是非。所以在荀子看来,是否尊重教师,是一个国家兴盛衰败的晴雨表。于是他指出:“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

③先秦诸子在很多重大的问题上观点冲突,相互争鸣,但在尊师这个问题上,却难得地一致。道家的《道德经》强调:“不尊重教师,不是聪明的人。”墨家的《墨子》也说:“夫为弟子,必修其言,法其行。”法家的《管子》收录的《弟子职》一篇说:“先生施教,弟子遵照学习;谦恭虚心,所学自能彻底;见善就跟着去做,见义就身体力行;性情温柔孝悌,不要骄横而自恃勇力;心志不可虚邪,行为必须正直;出外居家都要遵守常规,一定要接近有德之士;容色保持端正,内心必合于规范;早起迟眠;衣带必须整齐。” 它详细地规定了学生对教师恭敬的态度和服侍的礼仪。杂家的《吕氏春秋》不仅说明了尊师的必要,而且指出了尊师的具体方法,提出“经常探望老师”的主张。此外,学生能够勤奋学习,虚心求教,也是对教师最大的尊敬。

④尊师的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方面,尊师是重学、重道的表现,只有在重教的社会风气中,在重道的文化氛围里,“教”的实施者和“道”的守护者的价值才能凸显,才能赢得世人的理解和敬重。另一方面,尊师也使得我们的民族更加笃信教育能够改变命运,读书能够优化素质、提升境界,进一步促进了全社会的向学之风;尊师也强化了整个民族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并满怀温情和敬意,自觉地守护和弘扬。

⑤当然,我们也不必忌讳,尊师的片面化和极端化,也对我们民族及其文化具有负面影响。比如,恪守师法,不许学生自出机杼,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后人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对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起了一定的阻滞作用。                       

(摘自徐梓《中国文化的尊师传统》,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孔子虽然不是中国尊师传统的创始者,却为后世树立了为人师表的榜样。

B. 荀子提出了“天地君亲师”的序列,他认为天地、亲、君师三者缺一不可。

C. 是否尊重教师是国家兴盛衰败的晴雨表,因此,一个欣欣向荣的国家,一定会人人尊重教师,反之亦然。

D. 文章充分肯定尊师传统积极意义的同时,也指明了将尊师片面化、极端化的负面影响。

2.为何说“尊师的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用自己的话概述。

3.文章认为学生怎样做才是尊师?请结合文本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救命的海鸥

科里•瓦尔克•迪伦[美国]

①在我12岁的时候,有一次跟着爷爷出海捕鱼。我们满载而归,可是在往回驶的时候,我们的船撞上了一个暗礁,船沉了,爷爷领着我游向了一个小岛礁。岛礁上歇着一只海鸥,当我们爬上岛礁时,它只是微微地往后退了退,并没有飞走。

②我们离海岸非常近,大约只有几百米,爷爷想要领着我游向海岸,不过爷爷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我们看见了附近的两条大鲨鱼。爷爷告诉我,或许是我们船上的鱼把鲨鱼引了过来,也或许它们本来就生活在这里。它们在附近游来游去,一直没有离去。海岸不远处有树林也有房子,我和爷爷就对着房子呼救,可是没人留意到我们。这片海岸都是乱石,没有码头也没有游客,我们靠岸的码头也不在这里——爷爷只是为图方便才想要从这里穿行。

③整整两天,鲨鱼没有离开,那只海鸥也没有离开。我们什么也没吃,又饿又渴。后来一只螃蟹来到了岛礁上,爷爷把它捉住了,然后把它掰成了两半,虽然是生的,很难吃,但我们还是把它吃了下去。当我手上还剩最后一只蟹腿的时候,我把它递给了那只海鸥,它慢慢地靠近过来。爷爷看了看它说:“难怪它一直停在这里,原来它的翅膀脱臼了,我想我能够捉住它,至少……我们能多点食物,不会马上饿死。”

④我也留意到了那只海鸥的翅膀,有一块高高隆起的地方,那应该就是它翅膀的骨头。“它真可怜!”我说。

⑤这时,爷爷已经伸手捉住了它,他摸了摸海鸥的翅膀告诉我他没有说错,它的翅膀骨头脱臼了,就在爷爷打算拧断它的脖子时,我急忙阻止说:“爷爷,你可以治好它的翅膀吗?”“治好它的翅膀?”爷爷问我。我点点头,爷爷迟疑了一下,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他兴奋地把海鸥递给我,急忙从口袋里掏出几张皱巴巴湿漉漉的钱和半支记账用的铅笔。他把这些钱拿在手上使劲甩,大约一个小时后,钱终于干了,爷爷用铅笔在每一张钱上都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们被困在迪拉德海岸附近的岛礁上,我们被鲨鱼围困,请救救我们。”

⑥爷爷撕下了衣服的一条布料,他把这些钱绑在了海鸥的腿上。爷爷这才从我怀里抱走海鸥,他捏了捏它的翅膀,稍一用力,海鸥一阵长叫,爷爷告诉我他已经把海鸥的翅膀骨头接上去了,然后爷爷把海鸥往空中一抛,它在我们的头顶盘旋了很久,最终飞走了。

⑦我们祈祷着有人会看见它脚上的钱,会有人来救我们。但是一连两天,什么人也没有出现,我们躺在岛礁上,都以为自己会死在这里。到了第三天中午,我们终于听到了马达声,接着我们远远地看到了一艘船向我们驶来……我们终于得救了!

⑧船上的人给我们食物和水,告诉我们今天早上,有人在自家的院墙上看到一只海鸥,它的腿上绑着钱。那个人就把这海鸥捉住了,把钱取下来后才看到了上面的字,所以连忙通知了他们。“这只海鸥救了你们呀,如果不是它,根本就不会有人知道你们被困在这里。”船上的人这样说。

⑨几天后,爷爷买来很多菜回来,请他们到家里来吃烤肉。聚餐结束后,爷爷悄悄地告诉我,真正救了我们的不是他们,也不是海鸥,而是我,是我的爱心救了我们。“如果当时你没有阻止我杀死那只海鸥,那么我们就会失去这个唯一可能使我们获救的机会!”爷爷说。

⑩我这才意识到,原来善良是可以救命的。此后,我一直都以最大的善心去对待别人,虽然我并不能当即就收获回报,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其实无时无刻不在回报着我,并使我感受到快乐。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写了“我”12岁时在岛礁上救了海鸥,海鸥又救了“我”和爷爷的一段往事,全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B. 第一段中对海鸥的描写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C. 文中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坚韧的,为活命不择手段的爷爷形象。

D. 文章以“救命的海鸥”为题,点明文章的线索,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请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概括填空。

出海捕鱼,触礁被困→呼救无果,面临绝境→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就在爷爷打算拧断它的脖子时,我急忙阻止说:“爷爷,你可以治好它的翅膀吗?”(体会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2)爷爷迟疑了一下,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他兴奋地把海鸥递给我,急忙从口袋里掏出几张皱巴巴湿漉漉的钱和半支记账用的铅笔。(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4.第④段中“我”为什么说“它真可怜”?

5.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馀兵五千人保栖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注)①范蠡():人名,越国大夫。②保栖:守卫居住。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臣之妻臣  私:________     (2)时时而进  间:_________

(3)以报越    且:________     (4)战者德也  逆: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

B. 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

C. 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

D. 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

4.简要分析邹忌和范蠡劝谏的方式和结果有什么不同?

 

查看答案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片首先写夜色将尽,满天云雾中略见曙光,移动的天河中就像千帆飞舞。

B. 作者借对想象中的天帝所发之问的回答,来表明自己精神的寄托所在。

C. “报路长”和“嗟日暮”,表明作者自身处境的困顿以及内心感受的苦闷。

D. 下片中,作者埋怨自己因为致力于学诗而忘记了路程的遥远和时间的漫长。

2.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查看答案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抚今追昔,心潮澎 pài 。中华民族经过 100多年前赴后继、 浴血奋斗, “      ” 之后, 再经历 100多年持续拼搏、 开拓进取, 在 “       ” 的基础上,又将“      ” 。这将最终洗刷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全部耻(      ) ,重铸辉煌。透过十九大报告,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已经挺立前方,鲜活具体,清晰可见。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心潮澎 pài__________      耻________

2.下列词语填入文中画线处正确的是 (     )

A. 富起来 站起来 强起来

B. 站起来 富起来 强起来

C. 站起来 强起来 富起来

D. 富起来 强起来 站起来

3.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原句:透过十九大报告,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已经挺立前方

修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