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①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矣?

(《列子》)

(注):①缁衣;②犹是:像这样;③使:假使

1.下面句子中的“之”用法与其他不同的是(  )

A. 杨朱之弟曰布    B. 于厅事之东北角    C.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D. 无不为之伸颈、侧目

2.解释下列加点词

(1)而出

(2)衣缁衣而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矣?

4.写出三个含“狗”的成语或俗语

5.狗只认衣冠不认人,这不足为怪,读后,你觉得这则故事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1.D 2.穿;衣服 3.先前假如你的狗是一身白色出去,又一身黑色回来,难道你能不感到奇怪吗? 4.如:鸡鸣狗盗、鸡零狗碎 狼心狗肺 5.示例:只看现象不看本质,不懂得变通。(其他角度只要成理即可) 【解析】 1.考查文言虚词。D项句子中的“之”用法与其他不同。此句中的“之”的代词。而其它三项的“之”都是助词,翻译为现代汉语的“的”。 2.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第一个“衣”:穿。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3.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向”“使”“汝”“岂”等词语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4.此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多读书,多接触社会,多体验生活,多了解乡俗文化,多记忆有关狗的文化,乃至多背诵有关狗的成语或俗语,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5.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现实生活和自己的实际,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如可从只看现象不看本质而不懂得变通的角度作答。要分析好“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一句话的意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求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口技》一文节选自_____________ 。它是___代人_________ 编辑的一部小说。而《口技》的作者则是__(朝代)__________

2.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_______   ______

3.翻译句子。“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4.下列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指:手有百指           不能指其一端

B. 善:京中有善口技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

C. 毕:众妙毕备      群响毕绝

D. 转轴拨弦三两声     曲终收拨当心画

5.文章开头和结尾一再强调道具的简单,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

 

查看答案

(甲)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乙)村中来一女子,携一药囊,售其医。有问病者,女不能自为方,俟暮夜问诸神。晚洁斗室,闭置其中。……旋闻女子殷勤声,九姑问讯声,六姑寒暄声,二婢慰劳声,一齐嘈杂。既而声渐疏,帘又响,满室俱哗,曰:“四姑来何迟也?”有一小女子细声答曰:“路有千里且溢,与阿姑走尔许时始至。阿姑行且缓。”遂各各道温凉声,并移坐声,唤添坐声,参差并作,喧繁满室。即闻女子问病。顷之,女子推帘,呼病者授药并方。反身入室,即闻三姑作别,三婢作别,又一时并起。九姑之声清以越,六姑之声缓以苍,四姑之声娇以婉,以及三婢之声,各有态响,听之了了可辨。群讶以为真神。 

(蒲松龄《口技》,有删改)

1.请默写并翻译(甲)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或短语。

⑴ 不能指其

⑵ 抚尺一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⑷ 晚斗室

⑸ 听之了了可辨

3.将乙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说说甲文中划浪线句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及作用。

5.结合选文内容评价两位口技艺人表演技巧的异同。

 

查看答案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给加点字注音

____           欲先走____

2.释词

____     奋____    俄而____     战战____

3.理解填空

文段中描写火烧之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众人灭火之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这两类声音是同时发出的,从文中“____”一词可以看出。

4.“无不变色离席”中的“离席”与“几欲先走”在意思上是否搬弄是否重复?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5.找出文中侧面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是什么?

6.用“‖”划分层次,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口技》一文后,完成下列小题

1.揣摩课文是怎样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完成下面的填空。

课文描写口技表演,抓住了两个方面:___________,一方面正面描写,直接表现其_________;另一方面侧面写,以听众的____________烘托____________。在描写过程中,都是先写______,后写_____,从而使表演和效果有机结合。

2.文中首尾两次清楚地交代极其简单的道具,其用意是什么?

3.从文中找出一个能统领全文的词语,并说说是如何字统领全文的?

 

查看答案

补充被省略的量词

_____桌、   一_____椅、   一_____扇、   一_____抚尺、   两_____儿、   百千_____犬、百_____舌、百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