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理解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

阅读理解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翻译句子。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下列句子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乐”指音乐,用音乐来欢迎志同道合的人。

B. “为人谋”是指为朋友做事。

C.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说学和思都是不对的。

D.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说人要讲道义。

3.孔子阐述了怎样学习与思考的关系?

4.说说这几则论语体现了儒家的什么思想?

 

1.七十岁的时候达能做到按自己心中所想的去做事。但不超越礼法。 2.D 3.孔子倡导学习与思考要紧密结合,两者不可偏废其中一项。 4.体现了端正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树立良好品德的思想。还体现了自主意识,强调人的独立性。 【解析】 1.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逾”“矩”是此题中的关键字,一定要解释准确。 2.D项正确。A项中的“乐”是指高兴。B项中的“人”指的是君主。C项强调学思结合。 3.《论语》中阐述学与思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认关系:二者不可偏废。 4.《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代表了孔子的主要思想。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按要求填空。

⑴《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____ 的一部书,是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_____,字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

⑷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⑸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将下列句子按其内容归类,并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学而时习之②人不知而不愠③吾日三省吾身④温故而知新⑤学而不思则罔⑥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⑦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⑨匹夫不可夺志也⑩博学而笃志

⑴谈学习方法的有:

⑵谈学习态度的有“

⑶谈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之道的有:

 

查看答案

论语中有许多内容,后来逐渐演化为固定成语,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等,请根据下列句子写出相应的成语。

⑴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______

⑵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______

⑶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______

⑷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文言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于我∕如浮云

B. 择其善者∕而从之

C. 博学而∕笃志

D.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查看答案

选出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不善者而改  曲肱而枕

B. 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师矣

C. 时习之     人不知不愠

D. 回也不改其   好之者不如之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