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德者无敌 韩 青 ①《老子》中有言:“重积德则无不克。”就是说,不断积累德行的人...

德者无敌

韩 青

①《老子》中有言:“重积德则无不克。”就是说,不断积累德行的人,无论做什么都没有做不成的。这个理,我信。

②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样的人,所走的路就是一条正确的路,他确定好方向和目标了,到那里只是迟早的事。有时候,可能走了一段时间了,发现自己还没有到达目的地,不要着急,那说明:我们该走的路程还没有走完,要知道,世间所有的美好都是在一定的远方等着你,谁都不能一蹴而就。

③而一个德者,就是这样的好人——用自己内在的美好去追求那些外在的美好,反过来,再用那些外在的美好来不断地壮大自己,使自己的内在的美好变得更强大、更有内涵。因此,所谓德者,就是世间美好的发现者和创造者,他们用追求、奋斗、善良、意志、执着、理想等这些内在的美好,换来的是成功、和谐、爱和美。

④日本作家德富芦花在《自然与人生》里提到过这样一件事:当年,他看到自己的仇敌掉下悬崖,身体挂在那里,危在旦夕,他当时有过犹豫,脑海里也随之浮现出之前仇敌对自己的种种不好,但是最终还是选择了救仇敌。而本质上,他救的是那个正直、豁达、有爱心的自己。如果当时他选择了放弃,那么就说明:他这个人也是一个睚眦必报、心胸狭窄的小人,心里全是冷酷无情。

⑤这样说来,德者无敌吗?对,就是这样。一个有着足够德行的人,谁也别想着会把他击败。这就像阳光在那里,黑暗喊着:“我要把你打死。”你可能吗?即使有时候德者处于弱势,遭受了一些意外的污蔑,那也不过像花儿遭逢了风雨,也许枝叶被摧残了一些,但那芳香是摧残不了的。正所谓:“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⑥而坏人终究不打自毁。贾平凹先生在《〈行余集〉序》中所言:“坏人在一定时间内是活得很好的,又有钱,又有好身体,似乎天忘了报应。这是因为坏人无羞耻心,不受道德规范约束,能吃饭,又不失眠。但坏人最终下场不善,皆源于他养成习惯的思维意识必会造就他与世事全面相违。”就是说,那些坏人,也许看起来很风光,但是到最后他们还是会在劫难逃,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在那错误乃至邪恶的道路上鬼混着,就像一个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司机,车祸在所难免。当坏人一个个走向了不归路,那么,这个世界就成了德者的世界。德者无敌。

⑦所以,还是做德者好。《四十二章经》里说:“没有道德的恶人去伤害有道德的贤人,这就犹如仰天吐口水一样;唾液不会到天上去,还是会堕向自己。逆着风去扬尘,尘不会到对面去,还是会落到自己身上。因此,贤人不可以被毁,去伤害贤人,祸必然还会殃及到自己。”理就是这个理,真理。我们不妨这样想想,去伤害一个德者,就相当于用自己乌七八糟的想法去伤害人间的真、善、美,从而让自己蜕化成一个坏人。而事实上,德者你没有伤到,也许你伤到了他们的皮毛,可是他们身上那些发光散香的东西,不会因为你的张牙舞爪、脏心烂肺有丝毫改变。

⑧做一个德者吧,追求、创造美好,并且让美好之花处处开遍。

(摘自《思维与智慧》)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①段引用《老子》中的话,有什么作用?

3.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列名言警句不可以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

A. 君子忧道不忧贫。

B. 即使品德穿着褴褛的衣裳,也应该受到尊敬。

C.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D.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示例:德者无敌。 2.①总起全文,引出本文的论题;②作为理论论据,有力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3.道理论证。有力证明了“坏人终究不打自毁”的观点,进而从反面论证“德者无敌”的中心论点。 4.C 【解析】 1.寻找或提炼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找准论点的方法:一看题目,二看开头,三看结尾,四看中间,五自己归纳。但它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首先考虑。此文的论点就是标题。 2.考查文段的作用。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加答。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引用《老子》的话,属于道理论据,来证明中心论点“德者无敌”。 3.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由“贾平凹先生在《〈行余集〉序》中所言”可知的引用名人名言,属于道理论证,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或中心论点,论证方法就是为证明观点和中心论点服务的。 4.考查材料与观点的关系。C项,这句话是告诉人们节俭的道理,所以不可以作为本文的论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范进中举(节选)

吴敬梓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娘子哭哭啼啼,在厨下收拾齐了,拿在草棚下。邻居又搬些桌凳,请报录的坐着吃酒,商议他这疯了,如何是好。报录的内中有一个人道:“在下倒有一个主意,不知可以行得行不得?”众人问:“如何主意?”那人道:“范老爷平日可有最怕的人?他只因欢喜狠了,痰涌上来,迷了心窍。如今只消他怕的这个人来打他一个嘴巴,说:‘这报录的话都是哄你,你并不曾中。’他吃这一吓,把痰吐了出来,就明白了。”众邻都拍手道:“这个主意好得紧,妙得紧!范老爷怕的,莫过于肉案子上胡老爹。好了!快寻胡老爹来。他想是还不知道,在集上卖肉哩。”又一个人道:“在集上卖肉,他倒好知道了;他从五更鼓就往东头集上迎猪,还不曾回来。快些迎着去寻他。”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大意。

2.文章写范进发疯的过程中,贯串始终的动作和表情分别是什么?

3.文中安排报录人出主意打范进一个嘴巴这一情节有什么用意?

4.范进中举后,众邻居巴结讨好的反映表现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查看答案

阅读理解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词的上片写“少年不识愁滋味”,下片却说“而今识尽愁滋味”,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

(1)下图是国民不同阅读形式倾向调查情况,请分析国民未来阅读趋势。要求语言简明,语句通顺。

(2)4月22日下午,你去邀请教务处王主任参加将于明天下午3点在班里举行的读书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将对王主任说的话写出来。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世界读书日”的目的意在让人们享受阅读的乐趣,可是,近年来,我国人均阅读量现状令人堪忧。在班级举办的“让我们阅读吧”活动中,班主任魏老师推荐你向同学们宣传阅读的重要性,请你把要说的话写下来。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名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诗人艾青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感激和赞美之情。

B. 《水浒传》中高俅设计陷害林冲,将林冲发配沧州,还叮嘱解差在途中杀掉林冲。林冲原在大相国寺结识鲁智深,鲁智深得知林冲被刺配的消息,唯恐途中有失,暗地跟踪至野猪林,看见那两个公人要对林冲下手,就从一旁跳出,将两个公人打了一顿,林冲劝鲁智深饶了他们性命。

C. 艾青诗歌中的“太阳”意象表现了诗人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不息的追求。(《向太阳》和《黎明的通知》等)

D. 《水浒传》中从最初占据水泊梁山到梁山好汉聚齐一百零八位直至被朝廷招安,梁山寨主先后共有三位,他们是晁盖、王伦、宋江。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默写诗文名句。

(1)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2)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3)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4)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5)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6)___________,收尽春光。(秦观《行香子》)

(7)李白《行路难(其一)》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表达诗人历尽艰辛依然乐观豪迈,对未来充满信心。

(8)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经常被人们引用感叹人生无奈,世事变化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